刘小美 杨阳 郑杰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能源,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如何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行业的绿色发展成为建筑参与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各种原因的促使下,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并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建筑业的绿色建设。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学;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也因此人们对各类建筑的需求也就越大,而市场需求越大,导致污染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和基础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由于生态的破坏引发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1建筑学中绿色建筑的理解及设计
绿色建筑没有局限性的条条框框,其要求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打造一个均衡的生态环境,始终坚持环保、节能、生态的初衷。绿色建筑在建筑学中来说,不仅能够合理地利用资源,还能最大可能地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既节省了企业的大部分资金,又能提升人们对建筑环境的满意度。由此,在潜意识里也可以让居住者有保护公共环境的行为举动,使得人们爱护好自己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建筑学中绿色建筑会让企业看清自然环境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等于保护了自己生活的地球,毕竟绿色建筑不是用颜色和绿色评价指标堆砌出来的,而是应该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进而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创新途径进行积极的探索。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绿色建筑设计意义就是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融合,在不影响建筑施工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在不断地利用及保护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人为改造。因此,绿色建筑要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进行有规划的设计,强化绿色意义的重要性,不断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断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国家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提高建筑产业中绿色建筑的工程质量,增强相关技术人员的环保设计力量。
2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相关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尊重生态性原则,要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落实到建筑设计中。在开展设计工作前要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实地勘察,在不破坏原生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后期的施工阶段及建筑维护阶段都应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所以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体现在为人民服务方面。对于建筑室内的通风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置建筑内部的各项设施使建筑内的空气流通度有所提高,保证室内通风良好,提高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同时也应该在设计过程中结合人们的日常,打造适合人们居住、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室内采光系统的适合,应该考虑到光线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绿色设计来提高室内的采光度,有效提高室内自然的光照强度,还能够使室内的环境更加美观。同时,利用自然光照加强室内的光照强度,可以降低光能、电能的使用,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在建筑过程中,应该考虑能够二次利用的能源,将这些科技成果运用到建筑中来,可以实现绿色建筑中节约能源的目的。
2.3科学性原则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得到充分使用。在绿色建筑设计环节一定要注意科学性设计原则,确保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满足人们对智能化、环保性的建筑要求。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积极引进环保科学技术,确保建筑建设的先进科学,实现居住环境的智能和绿色的有效结合。
3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可持续发展设计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越来越便利,使得人民对环境、社会以及经济这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未来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时,需首先充分考虑绿色发展的教育问题,加强对地方文化性的建设。其次,需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来设计绿色建筑,尽可能地使用较为简单的技术将建筑的各方面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最后,需将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有效利用率等进行最大限度的提升,不断将新型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进行开发,提升其使用率,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有害材料。
3.2使用节能装置
室内环境的能耗主要来自于取暖、制冷、照明以及电子设备,针对这几方面进行节能改造。做好建筑墙体的保温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内墙中添加合适的保温隔热材料,提升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小热量散失,增强取暖设备与降温设备的效率。对于光照过强的地区和高层,增强遮阳与通风性能,可以加装遮光布与遮光板,以减少过强光照对室内温度的影响,还可以在设计时考虑空气对流问题,通风口之间尽量不要有过大的遮挡物,以保证空气流通顺畅,增强通风性能。选购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照明设备以及电子设备,根据室内环境设计当地的气候和光照条件,对太阳能、风能进行充分利用,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等。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室内环境设计时要避免遮挡自然采光,同时对灯具进行分组开关设置,避免电能浪费。
3.3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的充分运用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是节能效果的一个重要体现。所谓可再生能源,即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潮汐能等等,通过对这些能源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运用,以更为先进的资源利用技术手段将其更好地引入到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原有的电能消耗所替代,同时对于建筑的清洁工作也十分有利。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需要与其他相适应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基于此再进行不断创新,最终表现出较强的可再生资源应用效果。由于绿色建筑需使用的能源量较大,因此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量也很大,需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分布特点科学地进行布置,通过合理地铺设可再生能源的运输系统,即可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3.4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的生活和生产中,高新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智能建筑技术,对建筑结构、使用功能实现智能化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如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温湿度智能控制技术,使室内环境满足人们最适的温湿度需求。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越来越智能化、先进化。
3.5绿色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以为人本”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而绿色建筑设计则是基于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上,采用更为绿色的施工材料,从而达到自然环境与建筑完美融合的最终目的。因此需不断丰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及相关的创新模式,最终设计出更多符合绿色建筑要求并且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的建筑作品。在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过程中,需始终与人类自身实际生活及工作特点相结合,设计出更多与人类实际工作与生活相适应的绿色建筑作品,将建筑的实用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并将绿色建筑的使用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结束语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需要合理利用绿色环保节能设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纪伟,邵旭,王志.基于绿色建筑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建建筑,2019(09):137-140.
[2]鞠天真.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9(16):69-70.
[3]杨康.浅议绿色建筑对建筑学设计发展[J].居舍,2019(08):76.
[4]伍维.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8(36):76-77.
[5]朱文博.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