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安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使得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越发的重视,有效的促进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开展绿色设计工作的时候,务必要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施绿色工程建造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使用绿色建筑物料,这样才能促进建筑绿色环保性能的提升。为了响应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大量绿色建筑政策不断的推陈出新,政府给予的支持政策力度也在逐渐的提升,使得绿色建筑设计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常见问题;对策
1绿色建筑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
1.1提升建筑原材料的环保水平
为了将建筑工程绿色设计的作用彻底的施展出来,需要设计单位在实施绿色工程设计工作的时候,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环保理念,将新型环保材料加以大范围的运用。在开展绿色建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对下面几项工作加以重点关注:首先,加大力度提升建筑工程环保性能,特别是在原材料的挑选方面,应最大限度的运用能源耗损较小的物料,这也是控制工程施工成本的重点工作,并且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整体收益的提升。其次,在实施绿色建筑原材料挑选工作的时候,应该侧重选择那些环保性能较强的物料,从根本上提升建筑材料绿色环保性能。
1.2加大力度控制物料运输环节中的能量损耗
在设计前期对项目所使用的环保材料进行比对,尽量采用可方便当地进行采购及运输的环保材料,可以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时候,将绿色环保的效果加以提高,在物料运输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缩减能量的损耗量。在进行施工物料运输工作的时候,施工企业需要结合运输线路以及人员工作安排,将绿色设计理念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结合工程性质以及规模来对施工物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前期的预判,并制定出高质量的采购计划,更好的对物料采购成本加以控制。其次,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充分结合采购计划,制定物料运输方案,涉及到运输车辆数量,运输人员安排等等。最后,施工单位应该将物料生产厂商的资质进行考察,保证施工物料的质量。总结来说,物料的运输应该秉承就近运输的原则,如果生产厂商与工程施工现场的距离较远,那么在运输的途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破损的情况,而将破损的物料运用在工程施工之中,会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在绿色设计中就在选材中应尽量避免给施工造成困难。
2、设计问题分析
当前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材料、施工技术等大量出现,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广泛应用。但在工作中也发现很多问题,例如:(1)应用大量绿色设计理念,但整体节能环保效果并不理想。绿色建筑整体效果发挥与各个部分均有影响,需要注意整体协调以及各技术的合理应用。协调性不足,对技术一知半解,应用不当,会使整体节能环保效果受到影响。(2)绿色材料、设备实际性能远不如宣传理想。当前很多材料设备标榜绿色生态,但实际使用性能差强人意,难以满足预期。(3)施工不当影响效果。绿色建筑毕竟是一种新事物,施工人员乃至一些管理人员对此一知半解,施工中难免会出一些问题影响效果。
3、绿色建筑设计应用策略
3.1建筑设计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考虑选择离施工现场较近产地的建筑材料,就近选择使用的材料。
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部分砂浆使用干混砂浆,混凝土或者砂浆内加入高性能的外加剂,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性能稳定性,避免现场搅拌的扬尘和噪声污染,注重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建筑物墙体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切块,外墙采用岩棉保温,外窗窗框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达到节能效果。建筑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和热能,在屋顶设置太阳能设备,使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和热能的装置,降低对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优化墙体的布置方案,可以有效减少结构成本,避免复杂转换构件的施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同时需要提前制定绿色施工管理章程,并且制定建筑施工所产生废品的回收方法及对施工现场拆除旧的建筑物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再回收,并对各种材料进行再利用。
3.2再生能源
绿色建筑设计应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所需再生能源大部分应通过在建筑物内部的能源系统获得。建筑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进行构件的罗列,应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优化再生能源的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系统是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技术要求中较为重要的一项,通过所在区域内水资源的情况和特点,在项目中使用水资源循环系统,在科学技术指导下和经济相对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水源的利用率,通过污水的重复循环使用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将雨水通过设备进行收集再利用,同时采用喷灌等高效率的灌溉方法,有效达到节水的目的。建筑物全面高效的运用太阳能,代替其他传统的能源,工程中采用“集中集热—分户蓄水—分户使用”系统来满足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案。将太阳能集热版集中放置于屋顶上和南立面,在屋顶放置蓄水箱和循环水泵,在每户家里安装一个具有换热功能和辅助电加热功能的承压蓄热水罐,太阳能集热水通过管路和蓄热水罐内的水加热。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资源共享、集中高效。
3.3室内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在空间宜居,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研究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出发,每个使用空间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计合理的尺度,绿色建筑设计同时也体现在居室的采光、通风、隔音和景观等方面的指标控制,创造出一个健康并且舒适的室内环境空间。建筑设计通过科学的日照和通风设计,将窗户设置在建筑物不同的位置上,室内内部空间就会呈现不同的采光效果,同时又确保室内拥有良好的视觉体验和私密空间。经过自然通风可以带来舒适的室内气候体验。建筑设计时,通过采用体系性的措施对建筑装饰材料进行控制,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进行室内设计,同时考虑最终的室内装修和施工要求,尽可能的让装饰材料充分的使用,避免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回收各种废品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合理的再利用和回收处理。
4总平面绿色布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建筑物在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建筑设计需要融入周围的城市生活中,同时须要留意对周边光环境的影响,通过不同楼体的高度、角度和形体找到一个最优方案,将其对四周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建筑不同功能空间的运用上,合理规划布置,通过对自然光利用的最大化,以此降低电力能源损失的消耗。在风环境下,根据气流流动特点来设计建筑物的位置,根据气压分布选择窗口开启的方向和位置,增加自然的通风效果,对于长期受到风力干扰的地方,能够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利用可再生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宜居环境的角度出发,总平面布置应采用人车分流的模式,居住区规划的小区机动车出入口布置应在城市的支路上,减少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实现绿色交通布局的理念。
结束语
建筑设计对建筑施工形成指导的同时也影响着其最终的使用条件。为了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升级,需要将绿色建筑技术作为设计指导思想与应用方法,在优化技术条件的同时,构建起绿色健康的城市建筑空间,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全面开发建筑生态属性,为行业乃至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晓婷.关于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33):122-123.
[2]陈峰.实例探讨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