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璐
宁波市凯弘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315500
摘要:本文在阐述后浇带概念的基础上,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加以分析,并提出后浇带施工管理措施,旨在为提升工程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建施工;应用
引言
现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建筑工程数量明显变多,在房建施工中,有效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有助于确保房建结构稳定性,避免发生结构失稳的情况。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应当充分结合工程结构特征,对后浇带进行合理设置,确保能提高房建施工质量,并能提高工程使用年限。
1后浇带的概念
目前后浇带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后浇带形成与具体适应环境的温度变化和结构不均匀沉降或者混凝土的收缩因素紧密相关,根据要求预留在建筑梁板和墙等结构间有一定的宽度,历经一段时间后形成的再浇筑的混凝土带。探讨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施工工艺有助于促进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提高,对现浇混凝土本身收缩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有害性裂缝意义极大。在现代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工艺应该作为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应重新审视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意义
对于后浇带施工而言,就是针对房屋主体结构,在相关部位设置二次浇捣区域,比如地板与墙体,通常情况下,浇捣区域的宽度介于800~1200mm之间,就是基于浇捣区域,来分开混凝土结构,在膨胀及收缩方面,当地板、墙体等结构接近稳定之后,在适当时间内,针对混凝土填筑,来补偿一定的混凝土,在此基础上,有助于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的现象,促进房建结构更加稳定。具体施工时,有效利用后浇带施工,有助于工作人员掌握工程结构特征,充分融合结构特点,对后浇带进行合理的设置,基于此,不但能促使房屋结构更加健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外部温度对构件的影响。
3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要点
3.1施工前期准备
房建工程本身较为复杂,后浇带施工也涉及较多内容,因此切实做好前期准备,尤其是后浇带的设计及材料准备,具体要求如下:首先要确保设计的合理性,结合房建工程需求,明确后浇带设计思路,通过分析建筑结构及环境特点,预先确定后浇带关键参数,如位置、尺寸、浇筑时间等,设计方案要经有效验证,确保后浇带施工有序进行。其次是材料准备,由于要在建筑主体浇筑完成后进行,且后浇带对水泥、钢筋材料等有技术要求,因此需选择合适规格的材料,以确保后浇带顺利施工。
3.2合理释放应力
在房建施工过程中,为能充分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针对混凝土结构,应第一时间释放其内部应力,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对后浇带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针对房建整体结构,在断面或者平面突变处,需对后浇带进行设置,并第一时间释放应力。此外,在具体施工时,要有效掌控材料质量,确保房建结构有着较好的稳固性。比如,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材料配合比进行控制,同时充分依据力学性能,加入适量的填充料,在减小水泥水化热的同时,降低房建结构内部应力。
3.3浇筑时间和温度选择的合理性
后浇带施工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浇筑时间和浇筑温度是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当浇筑时间和温度出现纰漏时,后浇带施工质量则会大大降低。大部分的房屋建筑竣工后,需要在延迟一两个月以后再进行关闭后浇筑结构,只有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后浇带结构是完全凝固的状态,这对建筑物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后浇带的类型可以直接影响其闭合时间,同时还要杜绝热胀冷缩等问题的发生。
3.4间距控制
在房建施工中,要合理掌控后浇带间距,若间距过大,则难以确保结构的稳固性;若后浇带间距过小,则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导致工程效益降低。依据相关研究得知,当后浇带间距介于20~30m之间时,有着最佳的效果,后浇带宽度应介于70~100m之间。针对后浇带结构形式而言,有着多种类型,比如凹形缝结构形式,具体施工时,要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选取相应的接缝方法,并彻底清理杂物,促使后浇带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固性。
3.5选择合适的浇筑材料
为了保证后浇带的结构强度,对于浇筑所需要的砼材料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由于房屋建设本身就会发生沉降现象,所以,为了不加剧这一情况,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浇筑材料应当是不收缩的。此外,浇筑材料最好可以添加适量减水剂,这样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为后浇带施工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同时,建筑人员要管理好振捣工序,提升后浇带的整体强度,可以避免房屋浇筑后出现裂缝问题,使得房屋的整体质量得到更好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择了垂直浇筑的方式,后浇带施工必须做好振捣工序,振捣充分、妥善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如果振捣不充分,将给整个房屋建筑带来危险,所以施工人员应当对上述作业予以重视并认真落实。
4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控制策略
4.1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控制
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控制具体是为了防止在后续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中出现大面积的裂缝,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模板支撑体系可较好地解决裂缝发生的问题。模板支撑体系相对要求比较严格,包括强度、刚度的控制应达标,模板在投入使用后,应该注意模板的倾斜,需要加钢管和地锚辅助固定模板。如果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预设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差悬殊太大,不能强行拆除。待后浇带施工完全结束之后,要对其进行检验验收,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4.2强化技能培训与施工监管
要想切实保障后浇带施工效果,要从两方面抓起:一是要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后浇带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可借助培训,加大后浇带施工技术规范的宣传力度,并深入讲解图纸设计,使施工人员明确后浇带施工要点,确保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控制各流程环节质量,杜绝后浇带质量缺陷。在培训设置上要合理,必须涵盖后浇带施工理论与实操,一切以质量为目的,确保后浇带技术标准得以落实。二是要重视施工监管,后浇带施工具有复杂性,若缺乏监管,将易发生施工问题,导致后浇带质量无法保障,为此要强调监理职责,通过委派专业监理人员,对后浇带施工实施全面监管,进而做到可以及时排查质量问题,确保后浇带施工有效性,这样不仅能实现有效监管,还有助于管控后浇带施工进度,更好地把控后浇带浇筑时机,确保整体进度及施工安全。
4.3明确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房建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施工人员来讲,要充分依据结构特点,对后浇带设计原则进行确定,选用有效、可行的施工方式。比如,对于不同的浇带技术,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在对后浇带形式进行设计时,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全面考虑温度变化状况,并结合工程施工进度,对后浇带进行科学的设计,不但要确保施工质量,而且要尽可能降低对材料的损耗。此外,针对裙房结构强度,要落实好计算工作,选取有效的应力数值,对后浇带进行合理的设置,促使房建结构更加可靠,避免发生坍塌的情况。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中,后浇带有着突出作用,可有效维护房建结构整体性,通过科学设置后浇带,如其间距、浇筑时间等,将有助于内部应力的释放与控制,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金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10):31-32.
[2]王宏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0(4):60-61.
[3]司俊文,吴瑞强,王学武.后浇带施工工艺对比[J].工程质量,202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