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
河北康养生态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截止2019年年底,石家庄市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石家庄的老龄化程度高于中国平均老龄化程度,受家庭结构和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在中国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但在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石家庄市;养老;居家上门服务
随着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暴露出了多种社会问题。中央提倡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支撑,以机构为依托,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由于中国的国情和人们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中呈现出“9073”的发展态势,即居家养老占90%,社区养老占7%,机构养老占3%,居家养老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石家庄市居家上门服务基本情况分析
(一)石家庄人口老龄化情况
一般一个地区年满60岁以上者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就认为这个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截止 2019 年末,石家庄市全市常住人口(不含辛集)为 1039.42万人,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196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8.82%,老龄化情况严重。
(二)居家上门服务市场分析
居家上门服务的商业模式呈现出: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抢占市场,待积累一定辐射社区后,辅以自费的增值服务。截止2019年底,石家庄市有享受《石家庄市困难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补贴人员约1.7万人,补贴对象为:特困人员(指原“三无”老人)、低保家庭老人、社会孤老、重度失能老人和9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计生特殊家庭老人等“六类”老人,按照身体状况,可以享受100-500元/月不等的补贴。
(三)居家上门服务企业情况
从现有数据来看,2019年石家庄市提供困难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单位共有124家,这些企业呈散、乱、差的发展模式,没有形成标准化服务、流程化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性较低。其中规模稍大,占政府购买额度排名前两名的单位是石家庄市普爱长者照护中心和石家庄乐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四)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的种类
服务类型共分为康复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家政服务、关怀服务等四大类型,共有指导与评估、功能培训、康复按摩、个人卫生服务、喘息服务、陪诊就医、协助移位、小时工、日常保洁、衣物拆洗缝补、关怀访视、生活陪伴、辅助社会交往、心理咨询、不良情绪干预等15种服务项目大类,24个服务项目细类。
二、石家庄市居家上门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享受受众范围较窄
现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为特定的“六类”人群,其他大部分的老人是不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有相当数量的老人甚至都不知道居家养老服务的存在,更谈不上自费购买、享受相应的服务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局限性、居家上门服务的推广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石家庄市居家上门服务的发展。
(二)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石家庄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提升了对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补贴。根据《石家庄市市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17年)的内容,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有建设性补贴和运营补贴;根据《关于省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年),对相应的补贴进行了调整。即便如此,与发达省份的政府补贴力度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政府过多监管实践操作
经调查了解到,政府为了有效的监管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情况,开了发专门的系统进行监管,在提供服务的多个时段,需要由服务人员和购买服务的老人进行“同框”拍照,时时上传系统。这样的监管固然对服务提供与否的真实性进行了监控,但是也会影响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时间和监管,一个完整的工作被多次“生硬”打断。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按要求及时上传照片,便无法进行费用结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
由于收入、社会地位、观念的影响,愿意从事养老居家上门服务的人员多是学历不高、专业性不强、年龄偏大的人员,经企业进行短期、强化培训之后,便上岗提供相应的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提供的居家上门服务的质量。
三、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对策研究
(一)扩大推广力度
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服务,让更多的老人了解该服务种类。同时,可以根据财政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让更多的老人体验、享受到养老居家服务。
(二)增加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
养老行业属于微利行业,从业企业数量并不多。政府可通过税收减免、降低水、电、暖、燃气的使用费、增加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对于已有的优惠和补贴政策,政府要监督执行和落实情况,将居家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列入公益性岗位,有效降低从业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提升他们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购买服务与企业的结算要及时。
(三)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扩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规模,一方面可以鼓励开展校企合作,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可以与相关院校合作,建立从业人员的定向、委培,从而扩大员工规模和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需要提升从业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目前河北省对符合学历、从业年限要求的从业人员会获得一次性就业奖励,但仅针对的是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对居家养老居家上门服务人员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四)丰富服务种类
现在市场上提供的养老居家上门服务,内容上趋于“家政化”,养老属性不突出,特别医疗、康复等服务项目缺失。随着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对居家上门服务的巨大需求与市场供应能力不足形成明显的反差。应根据市场需求,丰富居家上门服务品类,加强服务人员素质,提供康养旅居、居家医疗、康养康复等多方向、多品类的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1]邵凌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 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年12月.
[3] 石家庄市民政局.关于2019年我市困难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准入情况的公示.2019年11月.
[4] 石家庄市民政局.石家庄市困难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方案.2018年1月.
作者简介:崔晶(1982-),女,黑龙江海伦市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