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丽梅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着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被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应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合理运用全过程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保证项目的有序发展,对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应用;分析
1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
1.1优化资源配置
全过程管理模式通过各种建筑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可以实现工程分工的精细化,为建筑工程的建设提供直接动力,是建筑工程向现代建筑转型的必然趋势。
在项目前期,全过程管理模式可以根据相关的建设计划,调整各种资源的配置,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投资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该模型可根据施工过程的需要划分为各专业班组,一般分为水泥组、动力组、设备组,分工的精细化直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全过程管理模式应用的关键是各种分配必须均衡,以保证整个建设项目的正常施工。因此,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在掌握全过程管理关键的基础上,科学、高效地开展施工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
1.2科学管理
现阶段,建设工程应用的全过程管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和自制式管理,新的管理模式以高管理质量、高项目效益为目标,辅以当前的高新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动态调整,以帮助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可见,全过程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深化建筑工程转型升级,增强建筑工程的建设优势。
2当前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存在责任不清的问题,对施工材料、设备没有严格把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将影响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文件的理解水平和执行,进而导致施工项目管理效率大打折扣。其次,目前一些施工单位还没有根据工程特点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施工过程中明显存在“重质量、轻安全”的情况,甚至以最低价中标,这一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过程中的资金供应,进而影响工程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效率,同时,施工过程中安全设备和工具的缺乏也会增加施工现场的混乱。第三,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前,需要根据施工内容和特点合理安排现场,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但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时,没有做好现场布置和控制工作,导致施工现场随意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甚至出现明显的消防不达标问题,这大大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增加施工过程的监理难度。最后,一些施工单位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时忽视了环境和技术问题,未能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噪声污染和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可能出现严重的运行问题现场混乱。另外,一些施工单位聘用的施工人员技术能力较弱,他们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容易偷工减料和操作不当,这也增加了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严重的会造成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而造成工程的失败质量大折扣。
3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应用
3.1全过程管理模式在项目施工前阶段的应用
3.1.1项目招投标管理
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设项目施工前阶段,特别是投标阶段的有效应用,要合理选择施工单位,确保选择信誉度高、资质充足、责任心强的施工单位,合理分析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因素,合理做好施工准备技术和施工方案,确保建设项目有序施工。同时,合理编制相关文件,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
3.1.2项目合同管理
为使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工程施工前需签订承包合同、材料供应合同、劳务承包合同等一系列合同。其中,最重要的是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建设工程可视为合同的履行。因此,完成合同谈判和签订合同,需要加强合同管理,这是项目前期工作,需要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
3.1.3材料采购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对施工质量、安全等有重要影响。可以说,建筑材料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的核心因素,而建筑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整体成本中占60%以上。
因此,整个项目管理模式在建设项目光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需要编制前期物资采购计划,物资的种类、数量、信号等,合理选用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的强度和防水性能。同时,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验收,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要求和行业标准。
3.1.4新技术研发
建筑业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加强施工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但在具体的施工工艺选择上,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目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严格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监管,加强BIM在图纸过程中的有效应用,确保图纸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和施工安全。
3.2全过程管理模式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
3.2.1施工技术监督管理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阶段的全过程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管理,做好混凝土配制、运输、浇筑、养护等过程的技术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混凝土的配制是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分析施工重点和要求,综合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对施工工艺进行合理的监督管理,有效地避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3.2.2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内容。重视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实践中,要按照安全管理的要求,做好施工环境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工艺的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降低危险系数,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3构建完善的项目合作管理平台
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加大资金投入,以确保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大规模建设需求,加强项目协同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资源,创新工程内容,合理控制风险内容,能够实现项目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和科研部门,通过与专业部门建立资源信息共享管理系统,优化和改进,有效地实现技术研发通过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通过风险投资管理降低现有的安全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基础,提高其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全过程管理模式在项目竣工阶段的应用
3.3.1竣工验收
全过程管理模式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使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变得多样化、复杂化,整合最新的理念和体系,进而实现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为有效应对工程竣工后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积极构建现代质量验收体系,包括材料抽检、施工质量验收等。在施工验收中能及时纠正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内容,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而达到质量验收的目的。
3.3.2验收评定
通过对建设工程的验收,对建设单位、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施工质量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定。在全过程管理体系中,必须发挥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施工安全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是否精细化管理到位。但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以及一些疾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分为短期和长期,并由相关责任人实际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验收评估的合理性,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
4结论
建筑工程是关系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建筑业更要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运用全过程模式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监控,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规范地管理施工队伍,在保证建设质量同时,在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为促进我国建筑业繁荣健康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斌.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其管理方案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02.
[2]李斌.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8):127.
[3]潘长华.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其管理[J].居舍,2018(24):184.
[4]杨少锋.论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及管理[J].价值工程,2018,37(1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