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整治工程对水生态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1期   作者:师文鑫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极快,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师文鑫
        山西省晋中市水利建筑工程总公司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极快,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特别是在实施河道整治工程过程中,必须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充分、细致地认识河道治理中生态环境所具备的作用,采用与生态相符合的河道治理方案,以及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生态工程材料。基于此,本文针对河道整治工程对水生态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水生态;保护措施
        引言:
        基于传统模式下的河流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平衡有效维护方面的问题,并未予以全面考虑,这就使得很多河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系遭到了破坏。为此,需要针对传统河流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找出其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因素,结合生态和谐这一理念与方法开展河流治理工作,并按照适合于整个河流生态平衡发展的方式来进行河道的整治。
1.概述
        生态系统的形成必须要具备栖息地、生物这两个基本条件,栖息地这一基本条件是适合于非生物与生物生存的环境,而生物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等。而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亦是如此,其基本组成结构必须要与之相同。河流生态系统的构成特征主要体现在河流形态下,生物环境与生物都具有多样性。但是人类在开展河流管理项目建设时常以盈利为目的,从而直接影响了河流的边界、底坡等指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对水沙产生影响,进而对河床的演变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干扰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均衡性,使得河道的物质及能量在交换过程中出现障碍性问题,最终对河流生物的多样性及均衡性产生影响。
2.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
        在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河流改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直管、修建护岸、扩大河流以及疏浚河床等,这些方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河道的防洪安全指标。但采用这些河道整治方案的过程中,各施工环节肯定必不可少,这就会对原有河道断面、植被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生物环境等方面都产生影响。进而使得原来的生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使得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1影响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形态
        在具体实施河道整治的过程中,普遍会使河道宽度增大、加深,使原来的浅滩规模逐渐减少,也使得断面结构、河床材料都趋于单一性,导致河道的滞流面积逐渐减少。此外,河道的边坡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天然裸地也逐渐减少,以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流的水流,使河流原来的输沙方式、运输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河流上下游的生物栖息地受到影响。此外,一般的河道整治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常会占用一些河流湿地,但这些区域也是河流内生物的一个主要的栖息地,通过相关工程的建设后,使得动物的栖息地及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造成河流的生物数量不断减少的现象,甚至有些生物的个体群落消失,逐渐减少了河流生物族群的多样性。
        2.2影响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
        河流自身是具有一定自净能力的,主要指的是河流通过增殖的方式,实现沉淀、稀释、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等的有效吸收以及分解,再通过相应的氧化反应,使得有机污染物转化成为无机物的一个过程。河流水体在实现自净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微生物、水生植物来对污染物实施相应的分解与吸收,进而达到减少污染物的目的。而河流水生植物一般都会生活在河道岸边的位置。

而在开展河道整治工程的过程中,会使得河滨地区原来存在的水生植物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河流及沿河地区的多种生物数量不断减少,进而使得河流的自净能力被削弱。
3.河道整治工程的保护措施
        3.1适度开展河道整治并合理规划实施工程
        河流当中拥有一切生物生存需要的水,在流域之内滋养各种生物,并运输着水、沉积物以及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河流与流域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隔的。而各方面的因素使得每条河流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比如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各个地区都不一样。但是,每一个河流系统都固有规律性,我们必须对河流与河流系统之间的和谐相处能力进行了解。此外,还需要对河床演变、河流环境等特征进行了解,进而合理地对河流整治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所有的河流系统基本上都包含层次性、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以及环境适应性这五项基本特征。在具体实施河流治理的时候应该对基本河流予以全面考虑,河流调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河流扰动过程中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而这种干扰必须要注重其适度性。站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河流如果存在过度修复现象,尤其是那些完全渠化的工程更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实际开展河流整治工程的时候,应该注意河流的自由度,以保证能够与河流的发展空间相适应。在具体实施河流整治工程规划的时候,整治工程在布局上应该与河流的形态及演变相结合,进而顺应河流的整体布局,尤其是在对河流实施宏观调控的时候更需予以注意。有必要针对河流某些地段修复的必要性多加考虑,这样能使河流的平面形状与横断面等指标避免出现过度的变化。
        3.2针对相应的建设环境予以全面考虑
        新时代背景下的河流整治工程,必须以生态和谐的理念来具体实施,并且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例如,某河流西部河流原有的河流改善工程附近有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用于防洪,但该控制系统缺乏完善性且标准低,河流经过长时间的淤积与收缩,洪泛区域有些地段已出现废水和垃圾等,直接影响该地的生态环境。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发现,这个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指标已很一般,其生态弹性力仅仅为39.15。随着近些年的系统治理,该区采用防洪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堤防施工,分批建设起了不低于30年一遇的较高标准堤防,并与防洪指南路堤设计布置相结合实施了相应的施工,该堤防的保险段对大坝的石块护坡、铅丝石笼根进行了利用,普通堤防采用断面渗透性生态护坡,种植物主要为迎营坡草,在背坡面位置种植了灌木,不仅能够实现城市河滨环境的有效美化,还能够改造沙滩与荒地,建立起大面积的湿地,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
        3.3积极使用生态型工程材料
        在具体实施河流管理的过程中,基于传统工程模式下使用的材料主要为混凝土、砌石等,这对河道的水土交换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从而使得河流失去了自身应有的自洁功能,也使得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与此同时,传统的刚性、半刚性修复工程结构,很难应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整体结构破坏等问题,有时甚至会导致工程失败。在生态河道修复、生态护坡等新型材料的利用下,不仅能够使河流及河流周边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还能使其所具备的保护效应倍增!
结束语:
        生态保护是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河道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河流生态环境常会受到影响,需要相应的保护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为了在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中尽量减少对河流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和项目管理方案,进而打造友好型河流工程项目,并筛选出相应的生态河道工程材料和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为今后河道整治及生态保护方面的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兴.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12):62-65.
[2]董继坤.河道整治工程对水生态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J].人民黄河,2019(S2):46-47.
[3]林平,李洁.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C].河海大学、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2019(02):6.
[4]王瑞玲,娄广艳,葛雷,王新功,韩艳丽,黄文海.黄河潼三段河道整治工程对湿地生态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1(08):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