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期   作者:彭艺华
[导读] 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彭艺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 830054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儿治疗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于2020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来本院急诊科就诊,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号,采用1:1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3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就组间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根据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来进行评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期间,将综合护理干预介入其中,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有效率;综合护理;满意度
前言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于临床儿科中,尤其多发于0-7岁儿童,因其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致残率、致死率高,给小儿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的护理干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护理要求,更达不到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经相关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满足患者多方面需求,相比较传统护理只照顾到患者的某一方面而言,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2]。因此,本研究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对其治疗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于2020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来院就诊,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号,采用1:1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性护理,该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处于3-9岁之间,平均(6.19±1.53)岁。(观察组3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该组患儿包含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处于2-9岁之间,平均(6.24±1.54)岁。对比两组间患儿资料,其发病时间、病程长短、年龄差异等均不影响此次研究,可进行有效比对(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神志不清等现象,配合心电图进行心电监测,防止骤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②心理护理:由于起病突然,发病迅速,小儿不可避免会感到恐慌不安。患儿家长也会因不了解病情相关知识,看到小孩难受也会有困惑、担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地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儿家长起病原因及治疗措施,指导患儿家长要时刻陪伴患儿,让其产生安全感。这样以消除紧张、焦虑心理,从而能够积极配合各项临床操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年龄、性格差异,对患儿采用言语,抚摸等方式进行鼓励,让其感受到关爱。③饮食护理:指导患儿家长要给患儿准备清淡,易消化食物,按照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以免进食过饱增加心肌负担,从而将不利于病情恢复。饮食要选择低脂、高优质蛋白的食品,同时要多让小儿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及纤维素,还可防止发生便秘。④生活指导:指导家长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每天要保证充足睡眠。平时要定期活动,依据患儿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止病毒入侵。排便时不可过于用力,排便时间也不宜过长,防止增加心脏负担而引起突发事件。指导家长学会正确测量血压、心率等,若小儿有任何不适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3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采用自制测评量表,测评项目包括临床症状、仪器检测、活检检查,标准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具体内容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均显示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正常,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无效: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包含显效和有效。
(2)家长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测。其评测项目包括:职业技能、个性化护理、情感支持、沟通交流四项。总分值范围介于0-100分,非常满意介于85-100分;满意介于60-84分;不满意则<60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其家长满意度越高,反映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归纳的统计数据计入SPSS22.0软件,借助精准运算,计量指标按照()表示,应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如以下表1所示,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行比较分析,其统计数值较高,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因病毒感染而引发的心肌疾病,恶心、心悸、胸闷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由于患儿心智尚不成熟,治疗中难免出现依从性差的现象,给正常临床治疗的各项操作带来了一定干扰[3]。据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综合护理模式采取了全面完善的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治疗性,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儿不适和家长的心理压力,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4]。本次研究中,将综合护理干预介入观察组。首先密切监测小儿的病情变化,尤其注意心率变化,呼吸频率等临床症状,并迅速做好了相应的应对准备工作,以防止突发情况。然后给予小儿及家长心理护理,来减少患儿的哭闹现象,同时减轻家长的担忧困惑心理,这样利于增强遵医行为,便于抢救护理等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进行饮食护理,指导家长准备易消化、易吸收、营养丰富的清淡食物,从而给小儿补充充足营养,促进身体康复。最后,依据患儿病情程度和身体状况,给予家长针对性的生活指导,来预防病情恶化或复发。综实验结果所得,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充分验证综合护理干预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因此,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云.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9):159-161.
[2]王丹丹.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2):245-247.
[3]吕旭明.双向性互动联合音乐疗法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30):4151-4153.
[4]董苗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57-5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