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期   作者:邵淑婷
[导读] 目的 探讨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邵淑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诊的4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抽样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康复效果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康复效果达到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达到95.65%显著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脑性瘫痪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好,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脑瘫,一般是指患儿因非行动性脑损伤以前你的姿势,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1]。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出现的主要和父母吸烟喝酒,酗酒,吸毒,重度,营养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病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和脑部,同时患儿还会伴随出现视觉,精神,听觉等症状的出现,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2],为进一步探讨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文将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诊的4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诊的4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抽样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男患儿有10例,女患儿12例,年龄1-4岁,平均(2.54±0.17)岁,肌张力低下型有6例,痉挛型5例,不随意运动型9例,混合型2例;观察组:男患儿有12例,女患儿11例,年龄1-5岁,平均(2.89±0.32)岁,肌张力低下型有5例,痉挛型6例,不随意运动型10例,混合型2例;两组一般资料经过SPSS软件处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常规做好生活方面的指导,避免感染的发生,常规饮食指导等。
1.2.2 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1)头部康复。体位选择仰卧位,选一些患儿人感兴趣的物品,例如图片,玩具等,放在合适的位置,距离35cm为最佳,移动物品,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完成头部旋转,然后练习抬头等。(2)躯干训练。仰卧位,控制训练躯干,屈曲患儿的下肢,旋转两侧的髂前上棘,作为起点向下慢慢的增加助力,促进臀部的抬起。(3)坐位训练,下肢自然的摆放,伸展脊柱,慢慢前屈,准备好玩具,图片等,吸引患儿注意力,放置在不同的方向,让患儿进行体前和体侧的训练,同时保持坐位平衡,提高平衡能力。(4)训练爬。指导患儿家属掌握爬的训练技巧,多练习,适当的压迫臀部,托起腹部,进而呈现出双手支撑的爬位。(5)站立训练。拿一个凳子,护理人员让患儿坐在上面,然后扶住患儿的膝盖,保持站立的状态,对膝盖施压,让其坐下。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经不同的康复护理后,患儿达到的康复效果。康复效果的评价参考《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3],其中,显效:经康复干预后,患儿各功能训练评分大幅度提高,在20%以上;有效:经康复干预后,患儿各功能训练评分得到提高,提高幅度在1%-19%之间;无效:经护理干预后,无改善,且还具有下降的趋势。此外,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以我院护理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十分满意和满意,不满意三个项目。百分制,十分满意分数90分及以上;满意的分数在70-89分之间;不满意分数在69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n,%),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经不同措施干预后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康复效果达到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是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脑部是主要的病灶部位,一旦患病,患儿就会出现运动,姿势等异常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4]。而早期治疗和康复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预后,本文中通过对观察组的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效果达到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达到95.65%显著对照组,这与文献[5-6]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早期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早期康复干预,是其护理的过程中均应用在患儿的日常生活中,以促进患儿康复为目标。脑瘫的患儿一般年龄比较小,其各个方面的身体机能还处于发育的阶段,因此,不管是患儿处于异常姿势,还是运动功能障碍,均没有形成成人固定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将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该疾病的患儿中,能够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致残率。不过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日进行,不管是护理人员还是患儿家属,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早期康复干预,提高康复效果。
总之,通过对脑性瘫痪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好,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晓娜. 小儿脑性瘫痪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0):195-197.
[2]吴英英,尚清,张庆梅. 循证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11(06):550-553.
[3]万娜,胡天兰,袁曼,陈靖颖. 早期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7):165-166.
[4]陈雪静. 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预后的影响评价[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07):169-171.
[5]王媛. 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预后的影响评估[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4):2465-2467.
[6]刘永会. 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预后的影响研究[J]. 当代医学,2018,24(33):6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