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7期   作者:许伟
[导读] 探究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作用。
        许伟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 要】目的:探究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我院于2020年1月进行了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施行,为验证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将我院2020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设为实验组,2019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则设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缺陷病案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共发现17份(30.91%)缺陷病案,对照组则发现6份(10.91%)缺陷病案,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后发现存在意义,P<0.05。结论:应用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对患者的病案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有助于缺陷病案发现率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病案管理;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病案缺陷
   
        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病因、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发展情况、治疗流程、诊断流程、转归和预后情况等医疗活动过程进行记录,该内容既是病案。在临床上,病案是对临床医疗实践的总结,也是对疾病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更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由此可见,做好病案管理,对于患者和医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临床工作过程中,病案的管理工作却常常被忽视,常出现病案书写内容不规范或内容记录不详实等问题,不利于病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在徐莉学者的研究中指出:病历记录不合理复制、医疗文书缺失、基础错误、首次病程记录与入院记录相互复制、日常病程记录内容千篇一律、检查检验结果无分析意见、围手术期资料缺失和授权委托书缺失或无效等问题在临床病案中经常出现[1]。由此可见,医院的病案管理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予以针对性改进。为此,我院便于2020年1月进行了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施行,结果发现缺陷病案发现率明显提升,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0年1月进行了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施行,为验证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将我院2020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设为实验组,2019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则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18-80岁,年龄中位数(50.64±7.81)岁。实验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18-80岁,年龄中位数(50.74±7.79)岁。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 建组        
                组织我院多名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小组的组建,小组组建完整后均统一接受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病案管理重要性、正确的病案书写流程、不同类型病案特点和病案统计分析方法等内容。
1.2.2 原始病案监控
                首先,小组成员应对全部病案资料进行清点,明确不同病案的大略情况,将其分为计量资料(根据数值进行结果表示的资料,如得分与扣分等)、计数资料(根据各单位的资料进行分类,如不同等级病案数量、及时完成的病程记录数等)和等级资料(变量的取值有着一定的自然定律,如是否符合诊断香附程度和不同等级的病案书写质量等),原始分类完成后将计量资料向等级资料进行转换,计数资料向计量资料进行转换。
1.2.3 监控指标统计
        围绕医疗组(依照实际情况,对科室内不同医疗组的情况进行了解,无需具体至个人,是最低一级的单位)、科室(最基本的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单位)和医院(最大的统计指标分析单位)与实际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工作进行结合。在实际监控过程中,根据病案是否签名、是否完成和是否存在缺陷等问题,采用重组法、作图法、对比法和排序法等措施进行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并整理其中存在问题或缺陷的病案数目。
1.3 评定标准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缺陷病案发现率差异进行验证比较。
        缺陷病案:文书书写缺陷、辅助检查缺陷、操作记录缺陷、出院记录缺陷、入院记录缺陷和病例首页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表示,并应用X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则应用(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后若P值小于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表1显示:实验组共发现17份(30.91%)缺陷病案,对照组则发现6份(10.91%)缺陷病案,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后发现存在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施行后缺陷病案发现率明显提升,同该措施施行前相比差异较大(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病案按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在促进医院病案管理水平及质量提升方面的优质效果。在董艳红学者的研究中指出:在医院管理资料中的病案质量监控资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简单,适宜医院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不仅减轻工作量,还能提高工作质量及其准确性[2]。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在保障病案质量方案的重要作用。且在任奉梅学者的研究中:观察组缺陷病案发现率为35.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91%(P<0.05)[3]。这一研究结果同本研究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应用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对患者的病案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有助于缺陷病案发现率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徐莉,潘胜东,夏萍, 等.浙江省病历书写质量现状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8,19(4):6-10.
[2]董艳红,汪宁宁,赵莉, 等.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的初步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14-15.
[3]任奉梅.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的有效性探究[J].经贸实践,2019(4):25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