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病例系统中选取近三年89例患儿,将其随意分为A组(观察组)45人,B组(对照组)44人,然后对B组患儿开展普通日常儿科护理,对A组患儿在开展普通日常护理的基础上让护理人员使用护患沟通技巧为患儿服务,最终对比A组和B组的护理效果,判断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在A组患儿儿科护理中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后,患儿和护理人员亲密度、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评分都得到很大提升,明显高于B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让护理人员通过护患沟通技巧能够进一步加深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关系,让患儿产生信任,从而起到很好的护理工作质量、效率提升作用,让患儿家属满意。由此可见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具备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推广。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
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儿科患者因为年龄原因,比较活泼,思维比较跳跃,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育处于初步阶段,所以医院接受治疗时会很容易出现哭闹、抗拒等现象,如此一来患儿就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所以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势在必行。本次研究便针对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做出如下报道[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病例系统中选取近三年89例患儿,将其随意分为A组(观察组)45人,B组(对照组)44人,其中A组男性患儿25人,女性患儿20人,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5±2.14)岁,主要以小儿感冒、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疾病为主,B组男性患儿26人,女性患儿18人,年龄3-9岁,平均年龄(5.4±2.75)岁,主要以小儿感冒、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疾病为主。对比A组和B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信息并不存在明显差距,可见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B组患儿展开普通日常的儿科护理,对A组患儿在开展普通日常儿科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护患沟通技巧为患儿进行服务,主要内容为以下几点:
①建立良好关系。在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就应当及时掌握到患儿的基本状况,包括病况、心理状况以及家属情况,然后要疏导患儿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要让护患之间建立出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2]。
②心理疏导。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需要打针或者输液,这时患儿就会因为害怕针刺而产生抗拒和害怕的心理,进而不停的哭闹,护理人员应当以前和患儿家属做好沟通,让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一起配合为患儿做好心理准备工作,以亲切微笑的面孔来为患儿进行穿刺,让患儿能够放松状态,接受治疗[3]。
③在患儿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儿沟通,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可以关系患儿学习成长,对哪一门学科最感兴趣,或者询问患儿最喜欢吃什么自己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动漫人物,以这些话题来激起患儿兴趣,从而拉近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关系,让患儿更加容易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护治疗。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多了解患儿和其家属的需求,为患儿和其家属解答问题,要保持耐心、亲切的态度来开展儿科护理工作[4]。
④健康教育宣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和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嘱咐患儿及其家属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指导其保持正常饮食规律,多食用一些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要多吃蔬菜水果,每天保持适宜的运动锻炼,这样才能够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过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得出,用t检验A组和B组的比较,P<0.05则代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ng)
通过观察上面的图表可以发现A组(观察组)在儿科护理中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后护患纠纷和患儿哭闹的几率明显降低,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5.56%,护患亲密度评分为(96.7±1.62)分,护理工作评分为(97.4±1.89)分,各方面数据明显优于B组(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让患儿尽量不哭闹,开展新的儿科护理势在必行。本次研究通过在A组患儿儿科护理中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开展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护患亲密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燕,李咪.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7):109.
[2]陈丽冰,姚金梅,林丽敏.护患沟通技巧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7):241-243.
[3]董燕.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干预[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131.
[4]柯苗苗,王丹.护患沟通技巧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7):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