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关节置换术中手术部位感染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7期   作者:赵贝
[导读] 探讨在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是否能对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I)起到改善作用。
        赵贝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手术室  河北 石家庄  05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是否能对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I)起到改善作用。方法:实验对象来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时间段,至我院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方式依据常规进行,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结果:据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SSI率为1.66%,而对照组的SSI率为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也有明显缩短。结论:对于关行节置换术的患者,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SSI概率,对切口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值得给予重视。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手术室;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集束化护理指的是具有循证护理背景的一系列护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种护理模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1]。由于该种护理模式在国外的重症患者身上得到了不错的临床效果,因此近年来,“集束化”理念已在国内各临床科室进行推广应用,临床护理工作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发展 [2]。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一种手术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用其他材料制造人工关节假体用以代替人体关节,以达到缓解伤痛、恢复功能目的的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并且创伤不算小,可能发生的感染问题便成为一大挑战,因此我院手术室将集束化护理用于关节置换手术过程的无菌管理中,以期能够预防术后SSI,减少浅部组织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时间段内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0例,所有的患者需要接受的手术包含:髋关节置换术114例、膝关节置换术94例以及股骨头置换术152例。实验组患者包含男108例、女72例,年龄为(46.23±2.18)岁,对照组患者包含男110例、女70例,年龄为(45.88±3.07)岁。经统计两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病情相对单一,仅为关节病症,并无其他严重合并症和精神疾病,患方配合度良好,并已签署本实验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实验过程均在相同手术室条件下、使用相同的器械进行。其中对照组按照传统围术期护理原则进行,依照科室的排班规则安排人员帮助手术,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组以集束化护理理念为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①无接触式戴手套:传统戴手套法无菌面内卷培养结果显示有菌率为13.3%,因此要注意手套戴法,确保手套的无菌状态;②双层手套佩戴及更换时机: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常出现因尖利器械、骨碎片勾划导致手套破裂的状况,为避免造成手术区域污染,参加手术人员均戴双层手套,如有术中出现破损,需及时更换或加戴一层,另外在进行切口关闭时,最好更换干净无菌手套;③成立专项手术小组:专业而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使手术配合专业化,熟练的技术及良好的默契,可避免操作失误和生手迟钝时间,手术时间得以缩短[3];④手术间人数控制:完善术前准备,查漏补缺,尽量减少实习生人数,以减少术中进出,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就位,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巡回护士时刻关注无菌状况;⑤温度调整:根据手术进程和需要调整室温,另外术中使用的冲洗液注意加温处理,避免低温造成组织缺氧,影响后续切口愈合;⑥手术帽选择:选择完全遮盖的手术帽,避免头发、灰尘等杂物飘落造成手术环境污染;⑦术前预防性抗菌治疗:需控制时间,术前30min给药即可达到所需效果。
        1.2.2 SSI的诊断标准
        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在本实验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与病房的护理人员充分沟通后,做好病房观察随访,以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症状,如有无红肿、渗出物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体温变化作为观察项目,以切口渗出物培养及血培养结果等病原学依据为诊断金标准,综合判断受术对象的SSI与否。
        1.3 统计学方法
        SSI发生概率统计使用2检验,住院时间使用t检验,计算出组间P值,若小于0.05,这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计算使用软件SPSS 20.0进行。
        2 结果
        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切口红肿并有少量渗出液,体温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出现2例伤口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伴有脓性渗出、6例切口红肿,13例中有10例出现体温升高的状态,以上病例均行病原学检查确诊SSI。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的SSI概率较对照组略低,但P值小于0.05,则差别有意义,说明实验组的护理方式对SSI的预防效果尚佳,详见表1。
 
        3 讨论
        SSI一直是院感管理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预后挂钩,特别对于关节置换术这类创口较深、较大的手术,若并发SSI,则不但影响手术切口康复,还会延长住院时间,给患方带来经济压力,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手术部位切口以及浅部组织的感染,是手术室医护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直观的看出,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SSI的概率小于对照组,仅发生3例,概率为1.66%,这是一个比较正面的结果,说明集束化护理模式的确具有切实的临床效果,该模式具备一定的优越性[4]。对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来说,术中尽量保证无菌状态、减少一切可能增加切口暴露感染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既往只要注意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便可,但实际上根据本实验对照组的状况就可以看出,这是远远不够的。本实验在常规手术室无菌制度的基础上,融入“集束化”概念,多方面整合加强无菌护理措施,真正做到了将碎片化的护理措施进行统筹,并赋予其循证护理的理论基础支持,使得这种护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而由于人力所限,无法做到零失误,导致实验组结果无法尽善尽美,因此,还要加强术中管理,手术参与人员互相监督纠错,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对于骨科的人工关节置换术,集束化护理可以加强术中无菌环境,减少手术时间,降低SSI的发生率,具有明确的效果,值得手术室护理人员予以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Resar R, Pronovost P, Haraden C, et al. Using abundle approach to improve ventilat or care processes and reduce ventilator as sociated pneumonia[J]. J Qual Patient Saf, 2005, 31: 243-248.
        【2】 单君,朱健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9-891.
        【3】 朱丹,周立.手术室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
        【4】 祝文澜,过月玲,宣晓华.两种戴手套法德无菌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