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7期   作者:晋秀云
[导读] 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
        晋秀云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内一科    安徽省  24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科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将患者平分为每组各33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中医整体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症状、反射及感觉检测评分情况[1]。结果: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在护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两组患者症状、反射及感觉检测评分情况均得以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下降幅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中医整体护理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的护理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预后。
关键词:中医整体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CSS;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在50%~90%之间, 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当患者患有此病之后会感觉到神经麻木, 浑身疼痛, 严重时患者会脚足溃烂感染, 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研究此病的成因, 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大的成效, 但是在此病的护理方面却有了重大的进展, 据临床试验发现中医的汤熏治疗法, 浸泡法, 对打通患者经脉, 活血化瘀, 缓解周围神经病变明显功效, 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我科收治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3例。实验组33例, 其中男18例, 女15例;年龄50~80岁, 平均 (66.5±2.9) 岁;其中有10例是重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15例为中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8例轻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共有33例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14例;年龄为51~88岁, 平均 (69.7±3.7) 岁;其中有16例是重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9例为中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8例轻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两组数据取样合理, 计算结果合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参考价值。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要保证好基础的治疗, 要控制饮食量相同, 居住环境的相同, 还要引导患者多运动多锻炼缓解患者的焦虑, 经常和患者交流确保患者的心情通畅, 给患者讲一些积极向上的故事, 引导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关心患者可以给患者进行按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除此之外还要给患者的家属普及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 让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患者家属要关心患者, 引导患者给予患者安全感, 让患者有信心去战胜病魔, 经常和患者聊天不要让患者有孤独感, 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 身体状况, 对患者的近期情况进行总结, 积极地反馈给医护人员[2]。
        对于对照组我们应该采用西医为主的常规治疗法, 但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保证有同样的治疗环境, 即要保证对照组患者有相同质量的病房与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 实际的治疗措施为:采用西医中用于活血化瘀的药物对患者的病变处进行相应的治疗。由于患者有时会感觉浑身剧痛, 必要时使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若出现手脚溃烂现象, 对伤口要及时的检查, 避免再度感染。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与否给患者安排适当的运动来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运转,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汗腺排汗, 排出身体的毒素。
        在实验组采取中医护理法, 对患者出现的各个病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采用中医足浴法, 由于足浴可以打通经脉活血化瘀, 帮助血液的流通, 减少患者的麻木感, 可以给患者进行适当的足浴, 在水中加入配好的药方, 用水煮沸冷却到一定温度后给患者使用。当足浴完成之后还应该对患者的各个穴位进行按摩, 保持血糖的代谢平衡。除了外部调理外, 身体内部的调理也很重要, 黄芪桂枝五味汤主要用来调节身体内部阴阳两气的协调, 疏通身体筋脉。中医治疗法对饮食有比较严格的控制, 患者要杜绝一切的辛辣食物, 还要将糖份的摄入量降到最小, 不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除此之外, 对于可以进行正常运动的患者要经常鼓励他们多进行有氧运动, 这样既可以避免患者的肢体麻木还对协调身体机能有很好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每一个患者都要有一个记录档案, 主要记录患者每天的身体血糖水平, 体脂率, 血压水平, 心跳次数, 体温, 肺活量, 脉搏跳动次数, 舌苔颜色, 口腔是否有异常气味, 使用药的种类, 药的用量, 吃药的时间, 饮食量, 饮食种类, 饮食时间, 睡眠质量, 睡眠时长, 运动时间, 运动时长, 心情状况, 尿液的多少, 尿液颜色, 尿液各个成份的含量, 饮水量的多少等。根据患者描述记录身体各部分疼痛状况, 麻木部位, 若身体有溃烂的部位记录溃烂的愈合情况, 溃烂部位感染情况。若果当天发生比较特殊的事件也要记录在案, 在与前1 d记录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当天数据为第2天的治疗提供参考。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TCS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在护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两组患者症状、反射及感觉检测评分情况均得以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下降幅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范畴,容易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加强护理干预很重要,所以,临床提出了“中医护理”。
        中医辩证施膳是中医护理中一个特色,可对患者整体机体状况进行调节。穴位按摩是常见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对足部穴位和反射区进行全面的按摩,会激活脑干网状系统,调节机制被启动,将血糖代谢快速改善。通过对足部进行按摩,可加快血液循环,血液粘稠度得到稀释,使患者缺血、缺氧的症状改善,营养神经。过度紧张会加重或引发糖尿病症状,所以,护理人员进行情志护理可使患者心情舒张,改善麻木等不适症状[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踝肱指数、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踝肱指数及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中医护理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建兰.中医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43-44,48.
[2]乌云娜.中医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0):253.
[3]韩伟华,李瑞玉.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健康周刊,2017,(36):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