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7期   作者:刘倩
[导读]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并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
        刘倩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内一科    安徽省 24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并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此次研究抽取我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 收治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 分组依据患者护理模式不同为基准。采用基础护理措施的41例患者为参照组, 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41例患者为研究组, 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 经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基础护理模式, 比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 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好的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优于参照组, 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以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 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活质量;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一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 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延续性护理就是将院内护理延续至家庭, 进一步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 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为此, 本文现对我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2例COPD患者予以分组观察, 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 收治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 依据患者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 即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中, 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8例、13例, 最大年龄为75岁, 最小年龄为40岁, 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 (52.97±7.13) 岁。参照组中, 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16例, 最大年龄为77岁, 最小年龄为41岁, 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 (53.05±7.22) 岁。将研究组和参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 组间差异呈P>0.05, 数据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进行日常的饮食、药物与消毒护理等,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试验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1)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选取具有丰富护理经验与高超护理技能的护士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并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之后使小组成员明确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从而能够使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完善[2]。(2)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能够明确护理的重要性,进而能够积极配合;并对其进行重要的呼吸锻炼,例如在吸气时可使患者保持胸部前倾与腹部向外鼓起,在呼气时可使患者采取缩唇缓慢呼气及腹部向内凹陷的缩唇腹式呼吸,每次锻炼20min。(3)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需要购买专业的吸氧设备,并指导其相应的使用方式,从而能够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除此之外,还需要指导家属在正确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吸氧,例如在就餐前或运动前。(4)对患者进行日常药物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与家属进行沟通联系,指导其正确的用药方式,并且告知家属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频繁更换药物;若发生不良情况,需要及时与护理人员取得联系,之后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式。(5)对患者进行日常的饮食护理。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例如使其食用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糖分与钠盐的摄入量,采取少食多餐原则,避免就餐过饱现象。(6)对其予以日常的运动护理。待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家属可陪同患者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锻炼,从而提升患者的肺部与心肌功能,并且提升其机体免疫力。(7)当采取上述措施后患者仍未能够获得好转,则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实地走访,以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其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其更加有效的应对患者的实际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主要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与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等情况。
        (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依据生活质量量表[4](QOL-100)进行评分,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主要包括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与物质评分。
        (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氧气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延续性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干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比对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优于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参照组, 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见表1。


3 讨论
        COP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 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不仅影响患者肺功能, 也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 在疾病治疗中, 必须加强护理工作的展开, 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延续性护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制定, 保证患者得到连续性、协作性的护理服务,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干预后FEV1、FVC、MMEF均高于干预前, 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说明, 延续性护理的实施价值更高。在延续性护理中, 能够指导患者坚持吸氧, 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并通过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等,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以此增强患者体质, 改善肺功能, 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3]。除此之外, 本文还显示, 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说明, 通过延续性护理的实施,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除此之外, 因为COPD患者病程较长, 花费较高, 致使患者承受病痛折磨的同时, 还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延续性护理十分注重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实施, 基于一般临床护理措施, 对患者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展开全面护理, 融洽了护患关系, 改善了患者负性情绪, 从而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COPD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后, 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1]薛瑞芹, 陈婷婷, 徐思路, 等.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 (30) :12, 107.
[2]杨璐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 (20) :279-280.
[3]孙玉粉, 刘秀娣.延续性护理在改善老年COPD患者院外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 25 (7) :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