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姣妮
都安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530700
摘要:已有的大量的临床治疗案例表明,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减轻儿童患者的痛苦,提升治疗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儿科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内容,探讨了推进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推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减少患儿患病期间的痛苦。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模式;儿科护理;治疗效果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防御能力差。较之于成年人护理,儿科护理难度更大,医患关系也更加紧张。人性化管理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关注儿童的特性,增强医护人员与儿童及其父母之间的沟通,帮助患者得到更舒心的治疗,避免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因此,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有着显著作用,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推进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中的应用也非一日之功,一方面,要明确舒适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推进儿科人性化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持之以恒地改进,不断提升其质量。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要审视儿科护理治疗现状,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人性化管理的要点,又要深入了解儿科护理的特性,找出症结所在,认真对待人性化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舒心的治疗,拿出破解儿科人性化管理难题的好招。
一、人性化管理模式简述
人性化管理模式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强调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关注患者,一般而言,人性化管理包括心理治疗、生活护理以及用药护理。
1.1个性化心理治疗
儿童的成熟能力要比成年人差,在面对疼痛时,难免产生紧张忧虑的负面情绪;与此同时,由于儿童表达能力差,很多时候不能够明确、清晰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家长对此往往会心急如焚,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敌对情绪。这些消极情绪的存在,会严重干扰到正常医疗措施的施行,更有甚者,会造成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良好的心态是疾病痊愈的金钥匙,面对患儿及患儿父母的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予以理解,以耐心、温情化解紧张、敌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以及病情各有差异,因此,心理护理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性格等特点对症下药,鼓励家属与患者多沟通,共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抗疾病。通过全面诊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稳定患者及其父母的情绪。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可以发挥病友的力量,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患者敞开心扉,体验生活中的幸福;在恢复期,可以鼓励患者出去散步,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放松心情。
1.2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居住环境护理,良好的生活质量是促进儿童尽快康复的金钥匙。精神状态往往会对饮食状况造成影响,且由于幼儿对疼痛的感知要更强,因此,生活方面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尤为重要。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下,医护人员针对每位患儿不同的情况,制定出适宜患者的食谱,让患者多摄取有营养的食物,例如蔬菜、豆制品以及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让患者舒适心怡地享受菜肴,通过胃口的满足提升精神的愉悦感;此外,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布置温馨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感觉住在自己家中,放松心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治疗,这同样也会促进疾病的痊愈速度。
1.3用药护理
用药治疗前反复确认,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保证患者的病情有所减轻。必要时,可以给患者开一定的止痛药。针对用药后容易产生的嗜睡、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要告之患儿父母,以防患儿父母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二、儿科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俗话说到,“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正确认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是推进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先决条件。
2.1 患者以及家属方面的因素
患者承受力弱,患者父母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到位,对于医生的叮嘱不放心上。
不按时吃药或者吃不该吃的东西这些现象频频发生。还有一些患者或其父母在不经过医生统一的情况下便自作主张离开医院,有的即使请假却不按时返回医院。这些行为对于患者的康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后续的治疗都会埋下极大地安全隐患。
2.2护理人员的因素
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态度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尽管近年来在我国医疗改革的推动下,这一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却无法根除这一现象。此外,护理人员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责任意识差,对患者情况不甚了解等因素都会导致护理管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
2.3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成熟,这一管理理念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医院中得以实践。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针对儿科人性化管理模式并没有做出合理的制度,或者即使做出了规定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切切实实贯彻落实到医护人员身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护人员主观方面的因素,如:责任意识差、技术水平低等,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如:患者或其父母不配合等。这些都会造成相关管理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三、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途径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切实推进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3.1促进有效沟通,提升护理质量
沟通是联系两个主体之间的桥梁,是让彼此能由陌生走向熟悉、害怕走向安定的有效手段。在儿科患者群体中,很大部分患者都充斥着焦躁、不安的情绪,还有患者的家属,往往由于对疾病不了解,从而罔顾护理人员的要求和建议,因此与家属沟通时更加不能流于机械化,应该向其传达出若相关建议未被遵循会导致的后果。
3.2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培养护理能手
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续地组织医护人员学习,邀请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召开讲座,或组织院内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会议。为提高医护人员的热情,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奖罚体系,对积极贯彻落实人性化管理、持续改进人性化管理的医护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为医院培养护理能手,输送人才。
3.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巡视、风险呈报、风险告知等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有效监督护理过程,规避掉麻痹大意出现的风险。不仅要建立相关的风险制度,还要加强对制度的监督,制度需要管理者进行监督,没有监督的制度无论好坏都是空中楼阁,杜绝制度架空的现象。
四、结束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再加上患者心理不成熟等特点,做好儿科护理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学者霍尔斯认为医疗工作是策略,患者生命健康是目的。人性化管理将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关怀作为终极目标,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任何管理模式,都应当是服务于患者,而医护人员应当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为己任。希望本文提出的如上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给儿科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薛连芳,夏春晖.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9):38-39+42.
[2]吴银宇,吴江平,聂建雄,何素芳,黄金梅,蔡楠楠.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5,39(11):1304-1305.
[3]孙玉华.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6):69-71.
[4]李翠花.浅谈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2):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