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甜甜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15008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和观察组(采纳优质护理)各65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就LVEF、LVSD、IVST、LVDD心功能指标而言,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8.210,6.232,5.996,7.524;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7.6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7.69%,χ2=9.69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满意,可以借鉴。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作为临床上一种危急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还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等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打折扣[1]。本院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与传统护理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70例、60例;年龄35~77(48.97±4.02)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下壁、高侧壁、前间壁患者分别为59例、34例、20例及17例;按照双色球排序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做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纳传统护理,主要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环境护理,遵医嘱用药,给予持续供氧,遵医嘱进行抗凝、镇静处理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纳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院前优质护理 出诊工作要在急救电话呼入后5min内完成,通过电话对患者家属说明基础的急救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到达现场后要给予患者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开放静脉通路等院前急救,转运过程要确保平稳,医院要随时做好接诊工作[2]。
1.2.2 溶栓护理 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全程陪伴患者,对患者的静脉通路情况定期检查,对静脉输液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一旦患者出现血压骤升情况,要马上停药并协助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当患者出现口腔、牙龈以及泌尿系统出血情况,首先要怀疑是否为脑出血[3]。
1.2.3 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危重,因此患者负面情绪较为严重,而悲观、伤心、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存在不仅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有诱发不良预后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关心、照顾、安慰以及鼓励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的生理、心理需求;可以通过亲情支持来让患者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护。
1.2.4 健康宣教 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通过发放杂志及书籍等文字材料、语言教育、网络教育、视频播放等措施来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导,使患者明确疾病的诱导因素、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技巧和能力,使其自我保健意识得到增强[4]。
1.2.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需要遵循易消化、清淡、高纤维、低脂、少食多餐等原则,鼓励患者保证每日粗粮、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针对便秘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口服通便药、开塞露通便等措施进行缓解。
1.2.6 脑部护理 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要密切注意,使患者能够保持呼吸通畅,可以通过冰袋、冰帽等物品来对脑部进行降温,避免出现持续性的缺氧、缺血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LVSD、IVST、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期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四项内容,来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价。(2)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 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χ2来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情况对比 就LVEF、LVSD、IVST、LVDD心功能指标而言,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8.210,6.232,5.996,7.524;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研究资料显示[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h以内的病死率很高,约为15%-20%,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降低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早期优质护理干预还能够使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得到改善,这种新型、安全、有效护理模式的应用充分重视患者的核心作用,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增强患者的舒适度,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充分的治疗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LVEF、LVSD、IVST、LVDD心功能指标而言,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8.210,6.232,5.996,7.524;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7.6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7.69%,χ2=9.69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满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改善预后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赵雨.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7):95-96
[2]权红梅,王敏燕,谭彩娥,刘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质急诊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62-2463
[3]谭爱梅,杨秋俊,张玉蓉,宋招秀,陈碧华.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名医,2020(04):142-143
[4]何艳.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预防并发症的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4):260-261
[5]王春营,解莉莉,杨淼.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家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以及患者照顾者的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08):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