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救部 重庆市 400000
【摘要】目的:评估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实施急诊无创通气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62例本医院诊治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是抽取时间,以抽签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分别予行常规治疗、急诊无创通气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分压。结果:(1)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2)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氧分压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行急诊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二氧化碳分压,并提升其血氧分压。
【关键词】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急诊;无创通气
重症哮喘患者在病情发作期间,往往存在呼吸功能衰竭问题,患者呼吸不畅造成其血气指标发生改变,影响了患者心功能,也极大程度上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此,本研究针对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治疗手段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急诊无创通气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医院诊治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纳入实验资料,62例,分组法为抽签法,分别是实验组(n=31)与参照组(n=31)。实验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女男比是15比16。年龄上限82岁,年龄下限53岁,年龄均值是(67.49±10.41)岁。参照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女男比是13比18。年龄上限83岁,年龄下限53岁,年龄均值是(67.53±10.44)岁。对2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实行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特征。
1.2方法
参照组予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药物治疗,分别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药物、抗炎药物,改善其临床症状。实验组采用急诊无创通气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鼻面罩,并将其头带予以妥善固定,其松紧度以插入1根手指为宜,选择S/T双通道模式,吸气压力初始值为14cmH2O,呼气压力为4cmH2O,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主诉感受调节其压力值,每次调节1cmH2O,最大吸气压力不得超过19cmH2O,呼气压力不得超过9cmH2O。氧流量为5L/min,每日通气时间为14-20h[2]。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62例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包含: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分压,实行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P<0.05,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比较
对比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数据(见表1),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2.2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比较
对比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数据(见表2),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氧分压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png)
3讨论
重症哮喘患者因肺通气、换气功能下降,造成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自身呼吸系统功能已经不足以保证其气体交换量满足身体需要,患者极易发生低氧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对此,本研究针对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行急诊无创通气治疗结果显示,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参照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血氧分压高于参照组。无创通气治疗方式,通过压力将空气输送到患者的肺部,以便于增加其肺通气及换气功能,保证患者起到通畅性,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合以上结果,急诊无创通气于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谭昌时.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5):126-127.
[2]陈强.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0):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