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娟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方法: 选择2020年第四季度的23例肝衰竭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护理,观察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 共发生4例口腔霉菌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为17.4℅,与上季度持平,达到了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20℅的目标值。结论 :认真细致的口腔护理能有效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肝衰竭 ;霉菌感染 ;护理
引言:肝衰竭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可危及生命,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肝病患者病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口腔霉菌感染是真菌感染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菌群失调或免疫力低下,使口腔发生真菌感染,临床上口腔咽拭子一般细菌涂片找霉菌检查连续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诊断为口腔霉菌感染。肝衰竭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抵抗力低下,治疗中使用激素、抗生素及各种侵入性操作,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病死率高。口腔霉菌感染的预防,是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第4季度共有23例入组病人,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1-81)岁,平均58岁,留取咽拭子、痰培养示:霉菌生长。
1.2护理方法
1.2.1防止外源性感染
尽量减少出入病室人员数量,严格探视制度。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如床单位、湿化瓶消毒等。
保持病室内外清洁、干燥,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开窗通风每天2次。
1.2.2防止内源性感染
①按要求正确填写执行单,当日行口腔霉菌涂片检查,医嘱口腔霉菌涂片检查W1D4,口腔涂片霉菌检查结果示阳性,汇报医生后第二日继续检测,若仍为阳性,确定口腔霉菌感染。除予相应漱口液外,予制霉菌素5粒+温水200ml稀释后漱口,医嘱制霉菌素5粒口服qd14,由护士负责稀释药物,指导患者漱口,(白板上注明)。
②口腔黏膜观察包括:两侧荚膜、舌面、舌下、舌边缘、硬腭。
③规范口腔PH值测定:一般选择患者进食后2小时或进餐前,可避免因进食引起唾液分泌或食物残渣对口腔Ph值的影响。清水漱口1分钟后,采用精密PH试纸贴于患者舌面正中,约30S待试纸湿透后与比色卡对比观察其颜色变化,判断PH值并记录。口腔黏膜干燥者,测量前嘱患者做咀嚼30S以增加唾液分泌。
④禁食和昏迷患者灭菌纯化水擦洗口腔后测量口腔PH值。
⑤漱口方法:予相应漱口液含漱3-5分钟后,半小时内勿进食进水。
1.2.3预防医源性感染
① 免疫抑制剂和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合理用药,加强医护沟通。
②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各项穿刺技术。
③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尽早拔管。
1.3评估标准
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口腔霉菌发生例数/肝衰竭患者例数×100%,<20%表示达到了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的目标值。
1.4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 SPSS 20.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4季度病区一楼恢复收治病人,第4季度有23例入组病人,院内口腔霉菌感染例数为4例,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为17.4℅,其中乙肝后肝硬化引起的肝衰竭1例,血吸虫肝硬化引起的肝衰竭1例,肿瘤引起的肝衰竭1例,药物引起的肝衰竭1例,这4例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35.5天。
.png)
3 结论
综上所述,肝衰竭尤其是60岁以上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再加上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的机会多,合并感染时常常使用抗生素,因此发生口腔霉菌感染的机会比较多,而口腔霉菌感染会加重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和护理方面的难度,因此,及早做好病情的评估,及时发现口腔霉菌感染尤为重要。对已经发生口腔霉菌感染的患者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口腔白斑的消散,每班交接并及时协助患者口腔上药,从而保证药物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陈研雯,胡世芸,潘宗琴等.我国肝衰竭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第10期 .
[2]谢能文,涂慧敏,何金秋.自制制霉菌素涂剂治疗肝衰竭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观察[J].江西医药,2018,53(06):571-572.
[3]黄剑,潘奇峰,林家谊,樊桂娟,冀闻志,黄献欢,罗健宁.口腔霉菌感染治疗方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8):186+188.
[4]吴蕊,郭世春,戴禄寿等.肝硬化医院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检测意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40-341
[5]陈菊梅.现代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