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3期   作者:李秋萍 王妍丽 王娟
[导读] 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价值。
        李秋萍   王妍丽   王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3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评估两种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急诊用时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用药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期间,落实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满足临床干预需求,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抢救时间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病,本病症的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若在患者发病时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心肌大范围缺血问题,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手段上逐渐发展而来的急诊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的各项抢救时间,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为进一步了解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本文以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3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患者的入科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8.63±4.03)岁。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8.65±4.0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急诊方案,入科后护理人员开始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快速完成心电图检查;根据急救要求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吸氧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干预,方案包括:(1)接诊的流程优化。在接到急救中心电话后,在3min内安排急救车出车,并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行驶途中了解患者基本情况,通过远程指导的方法叮嘱患者制动。到现场后实时心电图检查并吸氧同时采取心电监护、将患者的心电图等资料上传至医院平台上,使科室医师能评估患者病情变化。(2)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在急救室采取基础抢救,并采集血液标本,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由心内科的医生参与患者会诊,在确定病情后,应尽早实施PCI手术治疗。(3)患者转运过程中警惕各种异常数据,尽量缩短各种交接单的填写时间,并在电子平台上传递患者的相关资料,方便手术室医师能够随时查阅。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用药时间等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患者急救抢救的相关用时用t值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急救抢救时间用时情况,观察组整体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长期缺氧、缺血所造成的心肌坏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抢救能够挽救生命。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期间,缩短抢救时间对于提高抢救率的意义重大,因此在心肌梗死患者干预期间缩短各项时间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在传统急救模式下,护理流程要求护理人员的随机应变,在缺乏系统规范管理的情况下,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用时延长,整个救治过程过于被动,不利于提高抢救效果。
        针对常规急救模式的缺陷,我院开始落实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用药时间分别为(1.35±0.22)min、(4.12±0.89)min、(3.34±0.34)min、(4.22±0.26)min,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其原因可能为: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够从接诊、抢救以及转运三个过程进行改进,不仅使每个过程更加科学有效,使医院医师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同时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下,通过开设绿色通道模式,实现了“先治疗后交费”,并节省了挂号、排队等时间。并且与常规模式相比,能够更好的明确相关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情况,明确了抢救意识,实现了急救护理的主动干预,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率的意义重大[2]。
        综上所述,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可缩短相关抢救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珍妮,黄玲萍,林节娥.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7):45-47.
[2]周景娴.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3):324-325.

作者简介:姓名:李秋萍(1990.0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广州,学历:大专;现有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