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3期   作者:汪海伦
[导读]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汪海伦
        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222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性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心前区疼痛程度、LVEF、不良事件率。结果:预见性组心前区疼痛程度、LVEF、不良事件率和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的心绞痛,改善心功能和减少不良情况。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见性护理模式;效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疲劳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猝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发作,会有进行性加重,辐射到左肩和手臂内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科学护理可改善预后。预见性护理致力于疾病防控,倡导主动防病,不断完善护理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环境[1]。本研究探析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预见性组年龄47-76岁,平均(56.21±7.21)岁,男:女=28:12。对照组年龄46-77岁,平均(56.21±7.56)岁,男:女=27:13。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性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①按病因学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诱发因素与情绪、气候、饮食、活动等因素有关。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因,并采取预防措施。②前瞻性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个性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提前预防患者病情的变化。针对诊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需要迅速积极处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确保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③预见性症状的护理。护理队员需要了解每位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时间、部位、性质和程度,采取合理的止痛措施,记录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现疾病体征,及时提醒患者。要及时服用适量硝酸甘油,引导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④预见性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提醒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合理设定训练时间,让患者积极配合,督促患者做好放松训练。⑤预见性出院指导。在患者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可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时注意饮食、休息、用药情况,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训练时间,提醒患者及家属定期就诊,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心前区疼痛程度、LVEF、不良事件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进行x2统计,计量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心前区疼痛程度、LVEF
        护理前两组此类指标比较,P>0.05,而护理后预见性组心前区疼痛程度、LVEF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优化的程度,P<0.05。如表1.

2.2不良事件率
        预见性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见性组不良事件有1例,占2.5%,而对照组不良事件8例,占20.0%。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机制是独特的。如果临床治疗后补钾不及时有效,将导致严重疾病和心肌梗死。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仅关系到治疗,更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发展为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突发心绞痛,改善预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注重书本体验,对临床实践重视不够,忽视了患者的护理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必要采取适当的预见性护理,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进行预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稳定患者的情绪[2-3]。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即查阅相关文献,分析疾病特点,了解疾病发展规律,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分析临床潜在护理问题[4]。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通过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病因及危险因素,以综合护理为指导原则,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通过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防止潜在问题的发生。预见性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根据临床治疗和患者自身发展的特点,预见和分析可能出现的潜在护理问题,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出前瞻性护理模式。护士在开展预见性护理时,要积极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为不稳定患者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5-6]。
        综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的心绞痛,改善心功能和减少不良情况。
        
参考文献:

[1]张美素,王红菊,蒋婷,陈慧.精准预见性延续照护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18(11):1054-1056.
[2]王瑞.评价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00+109.
[3]王庆玲.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影响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5):483+499.
[4]卢丹琪.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159-160.
[5]吴晶晶,冯欢,潘洪.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26-3928.
[6]张茜.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6):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