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
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415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睡眠和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阶段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按随机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进行比较。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服药依从性明显较高,爆发性疼痛显著较低(P<0.05)。结论:对于癌痛患者来说,实施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后,能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爆发性疼痛的发生率,于临床而言,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全程疼痛护理干预;癌痛;睡眠质量;服药依从性;爆发性疼痛
国有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此期间,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极大的改变,不注重养生问题,导致癌症人群更加呈现为年轻化模式,且大多癌症或肿瘤患者在治疗晚期后,患者都在不断出现癌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1]。基于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癌症或肿瘤患者的护理模式,不断更新护理模式,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由此,我院对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采用全程疼痛护理干预进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探究效果,现将结果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阶段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按随机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约在29-77岁之间,平均(50.01±7.15)岁;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约在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02±7.17)岁。两组患者基线相关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且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下执行,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严密的监测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疼痛记录,给予患者发放一些疾病相关的知识手册,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期间向患者解释好服药后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出现任何不舒适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实验组患者给予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成立疼痛护理小组,选取对癌痛患者的病情均较为了解的组员,包括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共8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期间,向家属及患者做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对患者的疼痛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专业化的护理措施。其次,由相关专业人员对所选取的组员,进行培训,也便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利于减轻患者的癌痛症状。(2)在护理期间,为患者选择安静,舒适的病房,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其次,需要不断对患者的疼痛做出评估,采取止痛措施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便于记录患者止痛的初始剂量及疼痛的程度,为疼痛做出一个评分。
1.3观察指标:
(1)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总分21分,共七项,选取4项进项测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分数越高,表示睡质量越差。
(2)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2]。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n(%)],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
2结果
2.1睡眠质量
实验组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png)
3讨论
临床上,癌症及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后,在化疗后,会杀死机体大量正常细胞。加上癌症的治疗周期较长,经济压力大,极易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严重影响,其次,为了有效缓解患者癌性疼痛,治疗时,会应用到很多药物,长期下来,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放弃治疗的念想[3]。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提升睡眠质量,临床上给患者采用了全程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在护理期间,采用全程疼痛护理,是一项较为安全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的护理方式,在此期间,不断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及对疾病的认识度,促进了病情康复,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4]。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睡眠质量及药物依从性明显较高,爆发性疼痛发生率明显较低。
综上所述,将全程疼痛护理应用于癌痛患者中,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在临床上具有更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静.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宫颈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和睡眠障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4):24-26.
[2]王惠,刘欢欢,陈建辉,等.全程综合护理对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6(21):3418-3420.
[3]朱平.利用全程综合护理对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4):217.
[4]杨艳阳,马莉.全程疼痛护理对直肠癌癌痛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观察[J].健康必读,2020,(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