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CU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应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一次性成功脱机拔管率的影响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3期   作者:王燕 贾宁 王琳
[导读] 目的:分析EICU患者在机械通气撤机应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后一次性成功脱机拔管率产生的影响
        王燕   贾宁   王琳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EICU患者在机械通气撤机应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后一次性成功脱机拔管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E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92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患者(n=46)在机械通气撤机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n=46)在机械通气撤机时采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互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效果。结果:参照组一次拔管成功率71.74%,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率13.04%;观察组一次拔管成功率95.65%,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率2.17%,比较χ2=8.293,6.021,P<0.05。参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0.19±1.26),ICU时间(13.94±1.83),住院时间18.39±2.11),长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34±1.15),ICU时间(8.31±1.04),住院时间(12.45±2.53),比较t=8.926,8.492,9.115,P<0.05。经护理后,参照组SAS(54.26±2.11)、SDS(53.06±2.14),高于观察组SAS(48.11±2.03)、SDS(46.52±2.95),比较t=8.591,9.892,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可提升一次性成功脱机拔管率,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EICU;机械通气;撤机;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一次性成功脱机
        EICU病房主要收诊重要脏器衰竭、重症休克以及严重创伤等病情危重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维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此对患者的救治意义重大。当患者脱离危险后,应实施机械通气撤机,在撤机中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并极易发生其他并发症[1]。为此在撤机的整个过程中,患者的心态尤其关键,直接影响患者撤机的顺利进行,为此该时期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中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是从常规心理护理转变而来,能够及时调整患者的心态,并提升其依从性。基于此,本次特选以上9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者,深入分析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的效果,详情情况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E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92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构成比为26:20,年龄跨度在21岁至71岁区间,平均(42.33±4.29)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构成比为25:21,年龄跨度在21岁至72岁区间,平均(43.01±4.05)岁。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互比P>0.05.可比。
1.2符合和剔除指标
        (1)两组患者均在EICU接受诊疗,并行机械通气;(2)本次研究得到两组患者和家属的同意,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相关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始,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本次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4)剔除依从性患者;(5)剔除不配合者;(6)剔除精神疾病患者;(7)剔除中途退出者,放弃治疗者。
1.3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干预护理,内容:各项体征的监测以及知识宣教等满足临床需求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行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内容:(1)护理人员激励:待患者睡醒后,护理人员应患者宣教机械通气相关知识,同时告知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作用,并向患者解释当患者病情好转后,撤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纠正患者对撤机的错误认知;另外应告知患者早期撤机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升患者的应对心理,耐受度,尽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对撤机的顾虑,不鼓励患者主动撤机。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耐心并面带微笑,仪器的操作和举止必须专业到位,避免操作中出现不确定或者重复性动作,只有保持更加专业的操作技能,患者方能信任护理人员,建立撤机的信心。主要沟通的技巧,用词应贴合实际,让患者听懂,如存在语言障碍,可以通过书写来解决该问题;(2)病例激励:寻找以往成功撤机的案例,分享给患者,同时可以借助已经成功撤机的患者,借助病友的力量不断激励患者,使其提升撤机的信心以及撤机的依从性;(3)家属激励:护理人员也可以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一起激励患者为其进行心理的疏导,让患者感到被关心,安全感提升。对患者而言,家属的说服力较强,信服力更高。因为E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可以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转移至普通病房,让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并降低其恐惧的心理,为撤机做好相应的准备。
1.4观察指标
        两组一次拔管成功率,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率;
        两组各项时间比较,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展开详细分析,数量数据采用(%)体现,x2检验如P值<0.05,则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次拔管成功率,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率
参照组一次拔管成功率71.74%,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率13.04%;观察组一次拔管成功率95.65%,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率2.17%,比较χ2=8.293,6.021,P<0.05。

2.2两组各项时间比较
参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0.19±1.26),ICU时间(13.94±1.83),住院时间18.39±2.11),长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34±1.15),ICU时间(8.31±1.04),住院时间(12.45±2.53),比较t=8.926,8.492,9.115,P<0.05。

2.3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参照组SAS(54.26±2.11)、SDS(53.06±2.14),高于观察组SAS(48.11±2.03)、SDS(46.52±2.95),比较t=8.591,9.892,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多数重症患者在潜意识中认为呼吸机的维持呼吸和生命的重要途径,在治疗中依赖性强,为此给撤机带来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病情重,对后续治疗无信心,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抗拒撤机 ;②治疗中需要被各种仪器监测,影响其心理状态;③在EICU中治疗已经适应了当前的环境,对目前的治疗和护理产生依赖,一旦撤机会出现恐慌和焦虑的心理。虽然在实际应用中虽然极少数患者已经具备了撤机的条件,但是因各种因素(社会、家庭、经济、心理等)的影响,给撤机工作带来阻碍,进而出现脱机困难和再次插管的情况[2],通过实践中发现,负面情绪对顺利撤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撤机知识的认知度,同时提升了治疗依从性,使其以平稳的心态来接受撤机;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和激励,减少了对机械通气的依赖程度;家庭激励的实施,使其得到家庭的鼓励和激励增加了撤机的信心,更为后续撤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E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可提升一次性成功脱机拔管率,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冉冉.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2):25-26.
    [2]麦梨欢,谭少梅,莫卉欣.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2):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