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式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3期   作者:燕郧 李敏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动静脉内痿术中采取无缝隙式护理干预实际效果。
        燕郧 李敏通讯作者
        十堰市人民医院肾病内二病区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动静脉内痿术中采取无缝隙式护理干预实际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1-2020.11月内收治的58例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为对照组(29例,给予一般护理)和观察组(29例,给予无缝隙式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无缝隙式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痿术中采用无缝隙式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较明显,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关键词】无缝隙式护理;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痿术;护理效果
        慢性肾衰竭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主要表现为代谢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等。动静脉内痿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血液和充分保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极容易引起较多并发症,因此对护理工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即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动静脉内痿术中给予一般护理和无缝隙式护理实际效果,主要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1-2020.11月内收治的58例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为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范围:38-56岁,平均年龄:40.35±3.64岁)和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范围:38-56岁,平均年龄:40.24±3.22岁)。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②均为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痿术患者,③均在38-56岁。排除标准:①其他合并类疾病,②精神异常,沟通障碍,③配合度较低,④手术禁忌。对两组患者文化程度、身高、年龄等常规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进行无缝隙式护理
1.2.1 一般护理
        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给予患者日常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常规性护理措施。
1.2.2 无缝隙式护理
        观察组进行无缝隙式护理,主要内容为:①建立无缝隙式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综合评估,分析,建立无缝隙式护理小组,制定护理方案。

②心理护理,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痿术患者手术前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深入了解患者实际心理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同时及时向患者宣导手术流程、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认知度和重视度,减少不良情绪发生。③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手术后极容易出现肿胀、渗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以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精神状况以及病情变化,定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提前做好并发症相关预防工作。④出院护理,提前告知患者和家属出院后护理重要性,发放健康手册,建立微信群,及时对患者饮食、心理、运动等进行护理技巧指导。对于不良情绪较严重患者需要给予重点疏导。⑤院后随访,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给予患者关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下一步护理工作。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和无缝隙式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发症: 感染、出血、肿胀、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出血+肿胀+疼痛)/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2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后感染3(10.34%)例、出血2(6.90%)例、肿胀2(6.90%)例、疼痛2(6.90%)例,并发症发生率9(31.03%)例,29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无缝隙式护理后感染0(0)例、出血0(0)例、肿胀1(3.45%)例、疼痛1(3.45%)例,并发症发生率2(6.90%)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X2=5.497,P=0.019)。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无缝隙式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主要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为缝合,使缝合后的静脉中流动动脉血形成动静脉内痿。动静脉内瘘术中极容易产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对相关护理工作应该引起格外重视。
        无缝隙式护理是一种新型临床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出院护理、院后随访等相关护理措施,以此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保障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即分析一般护理和无缝隙式护理实际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无缝隙式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痿术中采用无缝隙式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较明显,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艾霜兰, 伍梦寒, 薛莲,等. 无缝隙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8, 39(022):3433-3436.
[2]李芹, 孙辉, 耿英杰. 无缝隙式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13):7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