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钰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患者采取精准护理对围手术期睡眠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均符合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适应证。将其随机分成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采取精准护理。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估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RSS评分更低(P<0.05)。结论 对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实施精准护理可有效提升围手术期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睡眠质量;精准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是脑动脉瘤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围手术期受疾病折磨和缺乏对治疗手段认识,极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为此,临床围手术期实施精准护理,在提升睡眠质量同时,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均符合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适应证。将其随机分成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女性=28:12,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35岁,均值(55.78±5.10)分,疾病类型:前交通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瘤15例,颈内动脉瘤11例;观察组男性:女性26:14,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6岁,均值(56.03±5.21)岁,疾病类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颈内动脉瘤12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按时定量给予药物治疗;普及脑动脉瘤及介入栓塞治疗相关知识等。
观察组围手术采取精准护理:
(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讲解脑动脉瘤及治疗方法相关知识,并积极回答提出问题,消除心中痛苦与担忧。并告知患者保持足够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多吃蔬菜、水果等,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手术前1天,常规备皮,检查足背动脉及右股动脉情况。辅助患者进行输血、凝血等常规检查。
(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常规铺巾消毒,经右侧股动脉置入6F导管鞘后,注入造影剂,观察瘤体具体位置、大小及分布情况等。
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意识及体温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术后护理。术后指导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针对昏迷患者,定期翻身。清醒患者,正确指导咳嗽、咳痰,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切口撕裂,引起疼痛。叮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并做好尿液记录。同时观察切口部位敷料情况,发现感染、渗液等情况,应及时清洁,保持敷料干燥,减少感染。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发现出血应立即止血,减少出血量。针对存在短暂呕吐、头晕及神志障碍等症状患者,有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准医嘱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估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共包含10个项目,分值区间在1~5分,满分为50分,得分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SRSS评分)使用()表示,t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SRSS(21.32±3.54)分,对照组(26.84±3.84)分,t=6.685,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RSS评分更低(P<0.05)。
3讨论
脑动脉瘤患者在紧张、血压波动及愤怒等情况下,将导致动脉壁鼓起包块突然破裂,造成颅内出血。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将增加死亡风险[1]。介入栓塞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脑动脉瘤最安全、有效的方式。但是围手术期不加强护理,也将增加再出血率,影响康复效果同时,增加对患者伤害,对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睡眠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也影响术后恢复效果。
常规护理操作简单,在睡眠质量提升上效果欠佳。近几年,相关研究发现,精准护理能不断加强对每个护理环节质量把控,可有效细化护理服务流程,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病情危及的脑动脉瘤治疗中,更应注重护理服务质量提升[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RSS评分更低(P<0.05),说明在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实施精准护理可有效提升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对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实施精准护理可有效提升围手术期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王金艳,黄舒群,郑喜春.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精准护理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21,124.
[2]高海荣.围手术期精准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