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3期   作者:周寒茹 董顺红
[导读] 目的:实验将针对骨科创伤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
        周寒茹        董顺红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骨科创伤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进一步规避风险事件,提升治疗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56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预见性护理,护士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分析护理结局。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诊疗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96.4%(27/28),高于对照组的85.7%(2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观察组患的切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表现优于对照组,发挥了预见性护理的作用。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策,可以缩短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对风险性事件可以有效进行规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创伤;

        当前,骨科创伤有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关节损伤、多发伤等类型,现代医学还未出现以前,骨折是一项难以治疗的疑难杂症,如果病情严重则会采取的方式是截肢,这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心理问题【1】。由此,我们应当结合患者治疗情况,予以科学分析,提供预见性护理防范,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提高护士的独立思维与钻研能力,将治疗风险性降到最低,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服务,促使其早日康复。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56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现对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56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此外,在回顾患者基线资料中,从性别分类上看,观察组有男性16人,女性12人。可得患者的年龄介于24-56岁之间,平均年龄(37.7±5.8)岁,对照组中,则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介于25-58岁,平均年龄(38.4±6.3)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最后,实验须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在接诊后,床位护士对患者进行骨折情况外观的判断,随后开放静脉通道,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及时获取各种病变信息。与此同时,患者在急诊手术返回病房后,联系骨科床位医师进行诊断及手术操作的了解。在判断上,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观察,如患者的主诉、舒适度及四肢浅表静脉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在疾病早期,由于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且多有出血问题,由此,需要护士能够及时准确并且要有预见性地做出正确的决策,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在诊断治疗期间,还需对家属进行说明,告知手术方案、注意事项,针对并发症问题予以关注和预防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对患者进行诊疗情况的对比分析,包括静脉通道建立时间、会诊时间、影像学结果时间。随后,则对比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对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针对诊疗情况采用计量统计,护理满意度上则为计数统计,计量材料都要采用±标准差()表示, 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诊疗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96.4%(27/28),高于对照组的85.7%(2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最后,就观察组患的切口愈合时间上看,为(14.58±2.23)d,换药次数则为(14.25±2.21)次,而对照组则为(26.98±3.33)d和(26.64±2.2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也在稳步发展,其微创手术的出现给骨科创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能够精准的实施对患者的治疗,有助于患者骨折愈合。在这一期间,我们也要注意对患者的护理支持,降低感染、血管损伤等情况,促使患者骨折部位早日愈合,康复出院。
        预见性护理的特点在于具有超前管控意识与能力,在接诊时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制定护理对策,做好影像学检查等先前工作,缩短诊疗时间。在手术后,也对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记录,告知家属注意防范的要点【3】。此外,在术后也需要进行各个项目的检查,如影像科室对骨折康复情况的复查,以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检查,都可以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此同时,除了骨折问题,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创伤,这就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提供医疗服务,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内脏损伤,皮肤创伤,在综合干预下,提升整体治疗疗效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策,可以缩短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风险性事件进行规避,护理人员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甘秋凤,王慈香.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1):213-214.
[2]于连娣,黄萍.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5):87-89.DOI:10.13214/j.cnki.cjotadm.2018.05.062.
[3]赵赛鹏,张霄,张文娟等.探讨骨科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5,9(9):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