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长求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水东镇龙王江中学 419300
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成就了今日的华夏礼仪之邦。“古诗词”历经百年乃至千年的风雨,跨过时间的长河,为我们送来文化的传承。本文简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引言:古诗词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精华、思想结晶,简单字符中蕴含着宝贵的精华供后人参透,或是文人雅客的浪漫风度,或是文化政客的傲人风骨,亦或是久经沙场的英勇战士。古诗词是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必要的传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跟随前人的脚步,去探索那些不曾经历过的岁月,感受未曾见识过的震撼人心的场面。
1 激发学生兴趣
古诗词对于语文素养不高的初中学生来讲,内容晦涩难懂不说,还很难把握诗词主旨,别说体会作者的精神风骨,恐怕看见诗词就是一个头两个大。作为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应该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作为第一个教学任务。
1.1建立良好初印象
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是人际交往时的重要关注对象,同样的,学生和古诗词的缘分也应该从“初识”算起。建议任课教师以有趣的游戏、视频动画、小故事等形式作为引导,开启学生的古诗词之旅,目的在于,将“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难懂”的第一印象击碎,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
1.2保持课堂活跃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简单的在初始阶段下文章,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让学生不断探索古诗词领域的保证。
适时改变课堂形式可以很好维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比如,学习《夜雨寄北》的时候,可以通过PPT,简单呈现出李商隐当时所听所看,感受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变成“独听巴山夜雨”的孤寂,也让学生有所启迪,想念这样的情感,不需要长篇大论,诉说“思”、“念”,也有不用一“思”一“想”就可以刻画出“想念”的诗歌。
再比如,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可以让同学角色扮演的方式,想象苏轼的豪放不羁,体会“老夫聊发少年狂”狂放,感受“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壮。
2 理解文章建立自信心
2.1 字词积累
初中生不喜欢古诗词,大部分原因来自“畏难心理”,古诗词的行文方式,遣词造句都与现代的白话文有很大不同,理解时候也需要我们自己翻译字、词,转化成白话文才能读懂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主旨。字、词积累是学生学习的主力工具,因此教学时,任课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关注学生的字词积累,提高基础。
2.2 相关资料
学习之前做预习时很必要的操作,学生在老师有方向的引导下,了解作者的创作时期、诗词的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更利于学生读懂诗中的语句。
例如《泊秦淮》是杜牧前期诗作,那时唐朝国势日渐衰退,逐渐显现亡国之象,杜牧感慨万分,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示出对当权者的极度不满。
若是学生并不知道,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不知杜牧早期忧思国家,便只能了解,那句话是“斥责”商女无知,却理解不到“不知”看似“鄙夷”实则“开脱”,真正让他感到不齿的是那些达官显贵,身负天下重责,却醉生梦死,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
2.3 积累“意象”,把握“意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人非常注重“意境”这个东西,自然古诗词中肯定是少不了的。积累“意象”是把握“意境”的重点,因为“意境”是“意象”的升华,从眼前所看所听出发用文字搭建一个广阔的境地是古诗词中常常用到的写作手法。
在《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是对眼前景象的陈列,作为密集的意象,向读者传递内心的悲凉,结尾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用来画龙点睛。“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对意象最准确的描述了。
3 学会“输出”才是真正的掌握
不管任课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授课,接收信息的学生都是进行“输入”的过程,想要真正学习古诗词,应该保证“输出”。
输出方式有很多,最经典的就是仿写的方式。学生通过仿写更能体会原诗词的妙处,进而提高鉴赏能力。这需要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简要分析诗词的写作结构、写作顺序以及诗词写作规则。诗词的韵律、平仄都应该是关注的点,这些知识任课教师应该在授课时普及,让学生熟悉,提起的时候像是“常识”一样,而不是要在考试之前应付一样,选出一个板块叫作“文化常识”。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笔,应该被妥善保存并传承下去。在现今教育背景下,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出口成章,作诗行云流水,也应该对古诗文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而不是将一首传世佳作摆到面前,依旧“面不改色”,因为不识“金镶玉”。
4 总结语
古诗词是前人留给现代的宝贵文化传承,作为后人,即便我们不能做出惊世之作,也应该有鉴别能力。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探究古诗文鉴赏,同时也请任课教师明确对古诗词模块的教学方向、教学目的,让学生体会真正的古诗词的魅力,而不是一句“看不懂”囊括所有。
参考文献:
[1]郭晓波.古代诗词鉴赏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7,(5)
[2]马鑫.古诗词鉴赏要做到五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7).
[3]张万明.古诗词鉴赏要“四看”[J].青海教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