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问 精准把握——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设问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0期   作者:何耀峰
[导读] 新时期背景下,课程改革后,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方式。
        何耀峰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中心小学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课程改革后,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基础实操的数学技能,在现代化数学教学活动中越来越重要。数学的发展依靠数学问题的推动,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有效设问,进行探究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

前言: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设计有效的提问方式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有效提问能够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问题提问方式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优化提问方式,不断创新提问技巧,充分发挥数学提问的积极性作用。
一、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为符合现代数学教学理念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有效性的课堂提问,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换为学生为主体,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独立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思考。通过课堂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的教学方式符合时代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点能够熟练运用,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具有创新性[1]。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要有技巧性
         教学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力。小学教师在课堂的提问环节,需要有创新性和新颖性,对提出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启发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教师创设自主性提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新课改后,教师需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其特点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设置自主性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屏幕上展示出一组圆柱和圆锥的几何体,向学生提出问题,圆柱和圆锥体它们的体积存在什么关系呢?帮助学生在理解问题后,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展开讨论,学生在组内积极思考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则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进行启发式指导,在小组讨论结束,教师将结果进行汇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和补充。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其自身的思考能力[2]。


2.教师创设趣味性提问,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字问题的敏感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带动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准备好能够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箱,通过让学生做出正方体和长方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让其他同学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面积。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环境的营造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创设生活化提问,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通过贴合实际生活的方式提问,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表达,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圆的周长学习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中间圆心是一个旗杆,对学生进行提问,小明骑车从旗杆出发,旗杆至跑道的距离是200米,问小明围绕操场骑行两圈骑了多远?通过实际生活中能够遇到的问题,将其运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知道圆的半径情况下,计算圆的周长。提高学生做题时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提问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1.创设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了然于心,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计划安排时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性的提问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能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整理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学过的知识点,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巩固学过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清晰教学内容,抓住重难点,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热情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理解不全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将问题细化解剖,理清思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运用多种解题思路解决遇到的问题,课堂提问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做出适应的教学调整。
        结语: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提问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启发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教师适当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方式,不断创新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技巧性的提问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3]。
参考文献:
[1]赵士元.中小学课堂中数学教师讲解行为有效性探究[J].数学通报,2019,(004):24-28.
[2]张晓斌, 龙万明, 余业兵.数学课堂教学中"懒得思考"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002):41-45.
[3]佚名.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支点?——北京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与学研究报告(2015)[J].中小学管理, 2016,(10):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