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0期   作者:朱吸梅
[导读]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符合教育教学的本质。
        朱吸梅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   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符合教育教学的本质。从孩子们的天性来看,他们天生好动好奇,当他们接触到实际时,就会立刻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并想亲自体验一下。由于这种心理的驱使,他们动手操作时,甚至会忘记时间和饥饿。这时,如果教师能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和快感,就能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中,培养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意志能力。其次,体验也是使学生产生探索、追求以及创新心理的源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并想搞清其究意,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探索。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产生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使他们真正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
一、体验性学习的主张与要求
        体验性学习要求教师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的体验;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体验性学习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体验性学习的主张:
        1.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
        2.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发现”知识,唤起潜能,获得个性化的感知和感悟。
        3.学习应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过程中进行。
        4.教师重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积极参与体验,实现教学相长。
        5.教学应以学生获得学习体验的快乐,激发求知兴趣,发展良好情商为目标。
        (二)体验性学习的要求:
        体验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它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立各种情境与过程,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与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并由主渠道延伸到课外生活之中,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等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达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目。
        体验性学习要求语文教学应该重在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的参与性,更重要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继而培养学生重在实践中能够应用的素质和能力。
二、体验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性学习体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应立足于课堂,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精神敞开地面对语文,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言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生活体验,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感悟语言、欣赏语言、运用语言、积淀语感,使个体心灵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情景教学”的创始者李吉老师曾说过:“无论是认识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那么情从何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定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情感。而那些文质精美的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资源。笔者在这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尽量创设出诱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特定环境,使学生产生理想的阅读心理效应。为此,笔者采用以下途径:
1.针对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写人写事的文章,通过情景创设,唤起学生对事件主人公命运及走向的关注;例如:《白鹭》一课的导入:在一段清幽的音乐声中笔者加入了这样的导入词:“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们漫步在水乡的田埂上,微微的风吹在脸上,一切是那样悠闲。突然,我们惊喜地发现,就在不远处的水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让我们轻轻地、轻轻地走近它……”。这一段独白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景中去体验文章的情感。状物的课文,则利用具体的情和景,使学生对所描写的形象,获得具体的表象;        (二)自主学习,自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正如于漪老师所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味到文章的味,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所以笔者常常在教之前给学生一个自由地充分自学的过程。学生禀赋各异,摆脱了条条学习目标、个个标准答案的束缚,在自如的状态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会产生许多不乏生命灵性的独到见解。如在新课伊始,笔者有意识地给学生较多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积极地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反复复地朗读中,体验每一遍读的不同感悟与理解,找出读中发现的新问题,并把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悟与理解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或写或列好标注,从中就会发现一千个学生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自主学习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自主学习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主学习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只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相信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就能得到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上升。
(三)课堂讨论,升华体验。
        课堂上的阅读活动,是学生和作品、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编者之间展开的立体的多重对话,其中以学生与作品的对话为中心,其他对话可以帮助学生为个体的阅读对话营造良好的言语氛围,提供某种条件。因此,在学生感悟的同时,讨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特别是合作的意识,集思广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美国教育学者嗄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名学生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而讨论则是合作学习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往往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学习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上笔者常常使用这一方式,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讨论开始,必须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总体要求、个别要求,防止学生转换话题,漫无边际,或丢了西瓜拣了芝麻,死钻“牛角尖”。讨论的话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是笔者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的。
        总之,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体验性学习对学生们掌握知识、开发智力能力以及培养意志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万物也都会有它不利的一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过程显然经历的周期长,耗费时间多,受着各种外在条件的限制。因此,笔者认为在选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决不能盲从于某一种教学模式,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作者简介:姓名:朱吸梅   出生年月:1978年3月  性别:女   职称:小一  邮编:655000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阳光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