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思,乐中学——浅谈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0期   作者:周晓玲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重新界定与最新要求,“乐教乐学”的呼吁也愈发高涨,众多教师从游戏教学的思想内涵中去解读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从游戏教学的实施策略中去揭示游戏教学设计、内容与方式。
        周晓玲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高石镇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重新界定与最新要求,“乐教乐学”的呼吁也愈发高涨,众多教师从游戏教学的思想内涵中去解读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从游戏教学的实施策略中去揭示游戏教学设计、内容与方式。但在实践教学之中,游戏教学仍存在些许的不足。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简要论述课堂教学中游戏缺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对策,以期待优化小学语文游戏教学课堂,让学生“玩中思,乐中学”,发挥游戏的育人价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游戏缺乏影响;对应策略
        一、课堂教学游戏缺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学生的私人领域与自由精神被一种契约与雇佣关系所束缚,教育教学为社会生产、发展输送价格所需要的人才,而“人才”却如生产线上被加工与生产的产品,大量复制,批量生产。这也让当前的教育缺乏温度,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难以宣泄、思想不能畅游、活动不能自如,而大人们却总以“小孩子不懂”、“这都是为了你们好”为借口,手握“圣贤之书”加以传递,学生成为了大人想象的样子,是有知识的个体、是有修养的个体、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个体,却不是具有价值的、长远发展的独立个体。只有“书本”的童年让学生并不快乐,最终在成长之中满是不确定与不安全。
        诸如“游戏教学”,部分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但仅当是课前的趣味导入、课中的适当放松,穿插在教学之中,却未能将游戏完全融入教学课堂之中。而仅有的游戏活动开展,却只注重其游戏形式,其中的游戏的自由精神,却是对课堂纪律维持与教学目标达成的障碍。因此,游戏活动开展之中,很多教师常有“看谁没有看着老师”、“把手放在课桌上,挺胸做好”、“请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静一静,听老师的口令”等等话语,这也让“游戏”并非是“游戏”,而是对“课堂秩序”的重申。玩是孩子的天性,规矩是限制幼儿自由的枷锁。反过来思考,在“规矩”的管理下,学生真的就安分守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若是肯定的,那么课堂也必将是沉闷的、枯燥的,是众多教师都不想看到的。当然,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也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由,毫无限制与约束。学生年龄尚小,是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恰当的干预与帮助,若任由学生自由发展,操纵课堂,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改善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在游戏中教学,让学生从局部运动到全身反应
        当前游戏教学,无论是教师“教授”,还是学生“学习”,体现在“全身反应”的教育教学效果很容易被忽视,甚至是排斥,游戏教学中,似乎只与学生的“头脑”相关,而“头脑”以下的身体器官,则被所谓的课堂纪律所束缚着,这也让学生的学习被当成了一种抽离于身体之外的精神训练,并非是真正的游戏教学。学生的心智活动,并非只是单纯的“头脑”活动,而是在切实体验中,由全身作用于教学环境之下才塑造表现出来的认知、思维、情感、学习等活动。人们的身体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它具有不容被忽视的隐喻意义,教学之中只有调动学生触、嗅、听、视等多重感知器官,他们才能够在课堂表现的异常活跃,这样,游戏教学才能实现让学生成为“游戏中的人”,让游戏成为回归学生身体的思考与反应。
        以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肥皂泡》一课来说,全文都在讲述“肥皂泡”给作者童年带来欢乐,若教师在教学之中,仅凭语言、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而不让学生切实“吹”上几下,那么学生无论如何也是感受不到“肥皂泡”的乐趣。

由此,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肥皂水”,让学生去体验,全身去游戏,以此让学生参照全文,与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进行对比,诉说自己的感想,在抽的全身运动中去体会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这更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
        (二)凸显语言魅力,让教学从话语技巧到语言艺术
        语言作为信息、情感传递的符号,既能够传递清晰准确的知识、概念等信息,又能够释放带有温度的兴趣、倾向等情感。然而当前游戏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却更多的是强调“技巧与信息”,即强调逻辑的、遵循严谨的、追求条理的语言表达,但就语言艺术而言,它应该是更具想象的、创造的、开放的表现形式。
        如在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的游戏教学中,多数教师是从话语技巧方向开展,通过词语、语气的转变,达到学生语言“安慰”同伴的目的。但小学生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就语言来说,并非只有说“技巧”,更是有无限想象。举例来说,教师向学生询问:“冰雪融化后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变成水,有的学生说是泥泞的小路、有的学生说是春天来了。显然教师的提问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的回答就是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想象,才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更为自由。由此,在“安慰”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遵从学生自身的生活认知,让他们自己选取生活素材,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自行编写剧本,表演“安慰”。若只是按照课本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去诉说“安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些事例可能并未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在游戏中更是难以感同身受去解读“安慰”,这样的游戏教学也就难以发挥“游戏”的作用。
        (三)拓宽认知发展,让课堂从语文单科到学科整合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是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当前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扩宽语文学习与运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与现代科技的运用,以此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内容、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以此开阔自身的视野。由此可见,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时,也要让课堂从语文单科到学科整合,以此拓宽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可以巧妙利用音乐的律动、美术的色彩、手工的操作等等,给学生以“听、视、触”等多重感官体验,以此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如在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色彩斑斓的笔,绘出自己的样子,画出自己的特征,或用橡皮泥捏一个自己,然后再进行习作训练。
        总而言之,玩是孩子的天性,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最好教学方式,但教师开展之中要让学生全身反应,体验语言的艺术气息,并在学科融和之中让学生更好地去体验游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静.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游戏化的实现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10).
        [2] 邓丽.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成功:中下, 2018(8):115-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