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优化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0期   作者:彭莹
[导读] 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其中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又是最基本的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末。
        彭莹
        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小学  湖北宜昌  443000
        摘 要: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其中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又是最基本的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末。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是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也是深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关键所在。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培养;策略
        小数学教学应当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给予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自我的重视,要重点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更好的巩固。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调动。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意义
        (1)数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计算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运用,能够使得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也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发散思考能力进行培养。
        (3)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运用,能进一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应的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
        (1)不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理论的讲解,进而使课堂氛围乏味、单调,相应的就不能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
        (2)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关键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当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讲解知识,相应的就无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3)忽略小学数学实践重要性。当前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以数学为工具,对生活中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当前教师却并没有给予数学实践重要性足够的重视,不能有效的结合数学理论和实践。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激发计算热情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思维的启发和活跃点。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们保持高昂的热情,这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之中,保障学习的实效性。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选择有效的手段,对计算教学趣味性进行提升,选择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保持强烈的学习意愿。

        比如说就工作者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程内容十,这个工作者就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昨天下午,老师在商场里买了一些桃子,一共有八个桃子,但是我的家里面却有三口人,那么该如何分配这些桃子呢?同学们,可不可以用算式,进行表示,学生们基于已经掌握的出法知识进行了计算,但发现除数不能被除尽,然后教育工作者就可以进行引导同学们,这种问题不能除尽,大家想不想知道该怎样去计算呢?通样的方式,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计算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之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掌握计算方法
        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数学计算这一学习活动有着很强的技巧性,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常规计算法,另外,还需要对运算方式进行掌握,特别是在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进行计算过程中,假如说计算技巧比较简便,就能够使得计算效率得以提升,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将一些有效的计算技巧渗透给学生。如:0.6×1.5+0.6×8.5=0.6×(1.5+8.5);(2)“借 来 还 去”法。假如说问题当中有些数字和整数比较接近,这时就可以将这些数凑整,然后进行统一减去,比如说:998+98+8=1000+100+10-6;(3)拆分法。所谓的拆分法,指的就是拆分问题当中的一些数字,将其变成更加便于计算的数字,比如说:25×12.5×3.2=25×12.5×0.4×8=(25×0.4)×(12.5×8)。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们能够对有效、简便的计算方法进行掌握,进而使得在对问题进行计算过程中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三)养成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计算过程这一体系是比较严密的,假如说学生在一个小环节出现了细微的错误,都会导致最终的结果错误。为了将计算时错误降到最低,教育工作而者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一些计算方法进行掌握,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通常情况下,在数学中的计算习惯包含着多个方面。鉴于此,教育工作者首先当引导学生们对题目进行认真审查,在进行计算之前,首先应当对题目中的符号、数字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应当对思路进行明确,在审好题目之后,应当有一定的思路进行计算,想一想应当选择哪一个法则对问题进行计算。过程中,是否可以对简便的计算方法进行运用。再次是规范计算,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注意计算的步骤必须符合格式要求,书写也应当认真。最后要进行细心的检查,对所有的计算步骤进行细致的检查,对抄写的数字计算格式进行观察,最终的结果是否正确规范。总而言之,学生有了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保障计算有着准确的结果。
(四)创新计算练习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后练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后练习,能够使得学生们以掌握的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书面单一练习方式,实施多样化的小学数学计算练习活动。如此,才能使得课后练习实效性得以保障,进而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因为计算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计算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对一些实践性的计算任务进行布置,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巩固学生的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计算知识。
(五)实施课堂实践活动
        印证学习效果是否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学生能否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运用。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当基于教育改革方向,立足于学情实际,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分数加减法》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已经准备好的苹果分成若干份,然后将一个苹果比喻成分母,而其中的每一小份比喻成分子,然后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扮演分母和若干分子,在进行互动时,学生们能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相应的,也能使得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思维得以激发。
        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教学实情和小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学成效进行深入的反思,寻求有效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予计算教学足够的重视,优化教学策略,如此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亮.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J].双语学习(乌鲁木齐),2018(12):105.
[2]赵峰.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8(12):163.

彭莹 1982年9月 女 汉 湖北宜昌 本科 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小学 443000二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