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荣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凉亭中学 246500
摘要:对于高中的数学学习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其知识内容大概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而圆锥曲线就是其中占比比较重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反应在学习圆锥曲线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圆锥曲线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完善的逻辑性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圆锥曲线的教学活动时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从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圆锥曲线;教学策略
虽然现在并不主张“应试教育”,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每年的高考试卷发现圆锥曲线的考试频率还是相当的高的,除了选择和填空题目之外,每年还会有一道必考的答题来对学生进行测试,这也就可以反映出圆锥曲线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的占比还是相当重要的。但是,也有调查研究表示:全国范围内的圆锥曲线题目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这就代表着圆锥曲线对于学生的学习上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就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圆锥曲线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制定一系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圆锥曲线学习效率。
一、圆锥曲线实际改革措施分析
(一)优化基础计算能力教学工作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数学计算能力是衡量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最最基本的指标。对学生的试卷中的圆锥曲线得分较低来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除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知识内容掌握的不够牢固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够扎实,导致学生在解决试卷中前面的题目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从而就使得在解决后面的问题时所留出来的时间较少。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圆锥曲线的教学活动时,不能够忽视了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抛物线》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由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还与函数的内容相关联,而函数又涉及了大量的计算问题,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向学生讲解了圆锥曲线的知识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来练习一些函数的应用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二)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学活动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的,而且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讲解时也多是以理论的文字知识内容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比较死板,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甚至会使得一些同学在心理上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就应当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转变自己的思想,要将学生放在主体教学地位,以引导式的教学为主,通过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来使学生在学习圆锥曲线知识内容时能够做到真正的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抛物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来自己对于他们所认知的抛物线进行讲解,然后再让同学们来对抛物线与直线的关系进行猜测,温故知新,最后,教师在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知识内容的积极主动性。当然,教师虽然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但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课堂的主动权还是把握在教师的手中的,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整体情况,从而来适当的调节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节奏,以为学生来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
(三)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
在圆锥曲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时进行分组来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来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进而就可以提升圆锥曲线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椭圆》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在对某一部分的内容向学生讲解之后给出一个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来进行回答,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以三到五人为一组来进行划分,让学生在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之后来对问题进行回答,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来充分的理解和椭圆相关的知识点。而且,小组学习的方式会让不同的小组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阶段的圆锥曲线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教师应当将学生确立为整个教学工作进行的主体,而且由于圆锥曲线的教学内容多是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应当重视圆锥曲线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来提升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修周.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6):17.
[2]刘志有.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4(1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