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赛华
(桃江县教师发展中心 湖南省益阳 413400 )
2018年底,桃江县十二名初中音乐教师组成课题组,围绕主题《新体系背景下初中唱歌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活动。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课题的各项研究活动,使课题有效、有序地开展起来,做到了课题研究日常化,基本达到研究目标.
在研究中,我们将节奏教学改进策略归纳为三点:
(一)节奏教学要运用一定的方法。
1.在“玩”中加强对基本节奏型的了解。
(1)用纸杯游戏学习柯达伊教学法
在柯达依节奏里,四分音符是“ta”,八分音符是“ti”,二八节奏念titi。教师可以用纸杯表示不同的节奏,一个纸杯读ta,两个纸杯扣在一起读titi,看到两个纸杯之间少一个,读sun-na(表示休止),熟悉之后心里默读,直接拍出节奏,看到纸杯间少了一个双手分开不拍。教师不断移动纸杯,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控制移动纸杯的速度,也就是用移动的纸杯学习变化的节奏。
(2)用走、跳、跑等身体律动学习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走 x 跑xx 跳 x﹒x
通过跳来感觉快而轻巧的节奏,通过跑获得快速八分音符的节奏感,通过摇摇篮、划船或者模仿风中摇摆的树枝,体验节奏的摇摆感……
实践活动:大脑与身体间的协作
让学生自由行走,当听到约定的信号,立即作出约定的反应,在这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练习。让学生按规定的方向、速度行走,听到信号时改变方向和速度。让学生随教师即兴弹奏的音乐节奏行走,当持续四分音符旋律时,学生保持“走”的运动状态;当持续八分音符旋律时,学生保持“跑”的运动状态;当持续一拍附点旋律时,学生保持“跳”的运动状态……
2.创新节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创新节奏教学形式。改变由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薄弱处,从而与老师交流并进行改善,或把节奏融入到音乐游戏当中,或借用形式多样的教具、生动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研究中,老师们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设施、孩子们的音乐素养程度,研创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休止符的教学:对于程度低的学生,我们可以教学生握拳,形成准确的心里暗示,帮助他们唱准,唱好。又如:遇到歌曲中的长音加后半拍进入的乐句,可以引导学生用两手左右拍(表示X X二八节奏)或同时拍(表示X四分节奏)例如《踏雪寻梅》中“响叮当”的“当”字,1 ⅰ ⅰ | ⅰ - | ⅰ 1 3 5……它延跨了后面三个“ⅰ”的音,是一个三拍半的长音,而后还紧接着一个后半拍换句的乐句,学生很难唱准,接好,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改变过去学生单手划拍子的习惯,而让学生改用“用双手同时拍三下,表示三拍,再用左手拍闭嘴换气来表示剩下的前半拍,右手拍来表示后半拍另一个乐句的进入。胡令芝老师用这个方法教唱《踏雪寻梅》时,学生很快就准确的掌握了休止符加长音的演唱。
(二)节奏教学要创设听音乐的情境 加强学生内心的节奏感。
《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感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当前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的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
比如《咿呀呀噢咧噢》的教学,就可以创设音乐的情境,加强学生内心节奏感。非洲音乐以鼓为主要伴奏形成,歌舞不分家且音乐活泼热情。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随着视听的感受产生一些身体的律动:如拍手跺脚、摇头、轻声的哼唱等;音乐进行一段时间,学生基本节奏稳定了以后,老师就可提问:这些音乐是什么地方的音乐?音乐有哪些特点?它的伴奏形式是什么?有些什么样的节奏?这些音乐以什么形式表现的?等等。学生们都能积极回答。在此基础上渗透歌曲节的奏教学:
用非洲鼓在现场模仿随乐拍击节奏,提示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注意节奏型、手型、鼓面位置、击打方式与音色的关系,反复练习3-5遍,学生就可以掌握基本的节拍、节奏以及旋律。老师同时指导与纠错。这样就能把课堂交给学生,寓教于乐;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能力。殷凤舞老师用她的课堂实践证明:创设听音乐的情境能 加强学生内心的节奏感。
(三)节奏教学要突破一些难点。
一些较难的节奏,如附点,切分、弱起等节奏必须结合具体的歌曲有的放矢展开教学。
1.附点节奏的教学。在《歌唱祖国》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老师可以示范B部分正确的带有附点节奏的演唱和不加附点的演唱让学生听辨,然后播放歌曲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认真聆听默念歌词节奏,第二遍要求学生跟随录音手打恒拍口念歌词节奏,老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遍学生能基本念准歌词节奏了。在学生获得附点音符的听觉体验后老师适时板书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讲解附点音符的含义和时值。难点节奏已经掌握了,学生唱起歌曲来也就没问题了。
2.弱起节奏的教学。弱起节奏实际上是强拍或强位为休止的节奏。《游击队歌》这首歌曲开头的弱起节奏是属于比较难的后半拍弱起十六分节奏,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可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条节奏:四分休止加四分音符的练习
第二条节奏:八分休止加八分音符的练习
第三条节奏:八分休止加两个十六分音符练习(
休止符平常会念成“空”,老师要求学生划“V”字拍念出节奏后,引导学生用“握拳”的方式表示休止,拍击节奏。这三条节奏难度一级级加强,但因为有前面的铺垫,所以最后第三条节奏还是基本能掌握的。再加上老师用手势指挥,歌曲开头的弱起节奏,学生能基本做到起唱准确。
3. 切分节奏的教学。切分音是音乐进行中经常出现的音型,它是指从弱拍或强拍的弱位开始,持续到下一强拍或弱拍的强位而成的音。改变了节拍自然的强弱规律,形成切分节奏。切分节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歌曲根据音乐内涵的需要,都运用了切分节奏,有效地表现活泼、灵巧、机敏的歌曲形象。如在教学《凤阳花鼓》时,为了突破切分节奏的难点,可进行如下的设计: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听辨节奏:大切分和四分音符加二八节奏
(1)、 X X X X X X | X X X X X - ‖
(2)、 X X X X X X | X X X X X - ‖
然后单独提炼出切分节奏拍一拍,念一念,了解切分节奏;再切分节奏进行语句接龙练习,比如 “ 整 洁 的 桌 椅”“美 丽 的 校 园”······这样学生对切分节奏印象已十分深刻。在学唱歌曲时,再让学生标记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学生唱歌曲时,切分节奏就完全没问题了。
两年来,老师们学习、研讨、实践、总结。大家都能积极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学到了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发现问题,交流研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者简介:姓名:汪赛华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2年12月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音乐 工作单位:桃江县教师发展中心 邮编:4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