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0期   作者:卓琳
[导读] 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卓琳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237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领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到更高境界层次,在新时代经济视角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各大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聚集点,因此,如何保证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当前所研究的重点。现阶段,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渐演变成了各大院校的办学理念及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能够显著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亦全面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达到整体性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基于就业导向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也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不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的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就业导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基于就业导向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还需进行长时间探索研究,并非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素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现状及自身发展特点,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向,积极构建新时代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合机制,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科学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进而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思路。
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职毕业生核心职业竞争力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从过去的“速度规模型”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也促使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职学生能够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培养强化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有助于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高科技领域,很多核心技术依然依赖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创新型人才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强化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储备创新创业人才,有助于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二、影响和促进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面对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经过思考分析,促进学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大的环境带来的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大。同时,学生的就业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和就业政策的推动。近来年,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普惠性政策和专门性措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鼓励青年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去磨砺。三是学校和专业的影响。双一流高校和一些热门紧俏的专业,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势发挥明显,而有些普通院校或者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的专业,在就业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四是学生自身对就业的认识、期待和态度。前面提到,“90后”已经成为就业的主体,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五是学校的就业政策及就业推动的力度。学校是否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等课程纳入就业体系中,对学生开展日常的就业辅导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六是学校的学风对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这里的学风是广义概念,既包括了教师的教风,同时也包括了学生的学风,好的学风对学生的就业具有正向激励的作用,而不好的学风则相反。当然,就业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影响和促进学生就业的素也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这些。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创新创业教学思想
        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学思想,在学校创新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引导学生由被动型就业向主动型自主创业转变,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将自身的创业梦与伟大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要求的教育创新。
        (二)落实就业创业主体责任,创设双师型指导团队
        一方面,高校应明确自身在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承担的主体责任,依托“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共享优势为学生搭建校企供需交流、校招宣讲、就业职前服务等平台,聚焦项目引入、创业资金补贴、失业救济与政策帮扶等维度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应在教师队伍建设维度上予以重点关注,严格建设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选聘任用机制,综合考察教师的专业素养、创新创业经验及责任心等条件,选拔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建立“双师型”指导团队,并且通过定期外派至企业培训、顶岗实习等方式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丰富实践经验,配合网络会议指导、引入企业家资源、建立专业导师库等方式助力教师团队提升综合实力,完善奖励与晋升机制、培育教师储备人才,从而依托“内引外联”深化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团队的革新,更好地促进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和精准帮扶工作
        1.细分学生详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以某学院为例,学院分年级、分专业为学生安排有针对性、多样化的职业指导课程,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职业指导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一些实例和主题教育将正确的就业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加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
        2.深入强化校企合作,职业指导工作落实到人,并实行重点关注、全程协助,保证“不落下一个学生”。某学院结合学生求职需求和招聘单位的招聘需求,最大限度地进行双边匹配,将招聘信息进行精准推送,力求提高学生整体的就业水平和就业满意度。并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使毕业生、招聘单位和岗位需求具体化,提升就业信息精准度,让校企合作和精细化指导成为高校职业指导新常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也要基于就业导向为基准的同时,加强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与此同时,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也要结合当今社会需求,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2020jyxm1834  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           
2、《导游业务》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  2020xsxxkc422  省级质量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项目。                                 
3、《旅游政策与法规》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 2020QHHjG28 校级课程项目
参考文献
[1]姜雄,李丰.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建筑类学生职业素养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2):172-173.
[2]杜红梅.论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9(08):55-57.
[3]堵航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探讨[J].智库时代,2018(44):220+226.
[4]杨健.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124-125.
[5]张辛雨.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资讯,2018,16(27):126-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