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璐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院校应当意识到以往教育的不足,并积极主动的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必行之举。但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可盲目,必须贴合新工科背景与现代教育要求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同时融入相关教育模式才能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对此本文将展开研究,论述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架构,并提出建设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0.引言
生产性实训基地类似与“校企合作”模式,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企业工作人员定位开展活动,而后者对学生的定位并不彻底,因此实践性上相对较弱,一般是用于阶段性实践教育。这一条件下,如何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成为了一个需要相关人员思考的问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此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生产性实训基地架构
一般情况下,任意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架构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校外实训基地一般是指企业工作场所,而后者则是指校内实训场所,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缺一不可,在新工科背景下应当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作用,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面对这一要求,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涉及到的主体必须对自身责任有明确认知,否则该基地无法落实,即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涉及到的主体通常包括学校、企业,两者作为服务者对学生进行实训教育服务,但职责各不相同,如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工作进行指导、教学等,而企业则要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并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等,这些是各大主体必须注意的[1]。
2.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2.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实训项目设计,下文将对两个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协同育人模式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要以提高学生工业领域信息安全与管理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利用校企资源来实现协同育人,该模式构建需要注意4个要点:①企业要提供真实的育人环境,即在协同育人模式中企业要将学生视作新入职员工,采用相关入职培训机制与工作管理制度对学生提出要求,但出于育人质量考虑,企业必须安排资深培训人员对学生进行入职培训,且培训方式要根据学生特征进行细节调整,确保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向就职员工进行转变,以全新身份投入实训。
而在工作管理制度上,企业要一视同仁,但要根据学生现有能力水平控制项目难度,否则无法进行实训;②项目驱动机制建设,即校企必须着眼于学生成长,在项目设计环节应当将项目视作问题,以项目问题为出发点,设计解决问题的标准流程,这样当学生投入项目,就能贴合流程进行思考,使用相关技术去解决每个流程环节中的问题,最终完成项目,这区别于传统知识训练驱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践性;③教师挂职指导,即虽然实训强调学生独立,但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实训,就是因为他们还有不足之处,因此在完全独立状态下学生难免会遭遇一些难题,导致项目进度受阻,实训也无法展开,对此企业设立挂职岗位,让学校教师在企业内挂职,每当实训项目展开,则教师要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一同完成项目,如果发现学生遭遇无法逾越难题,要及时予以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己思考;④设立检验环节,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通过不断工作会得出一个成果,这个成果一般是用于工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软件或系统,这时为了保障成果有效性,企业应当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并设立检验环节,让学生在该环境中自行检验成果有效性如何,这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并思考改进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及实践能力提升。
(2)实训项目设计
在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中提到了项目驱动机制,实训项目就要根据该机制建设要求进行设计,但除此以外,在工科信息安全管理层面上,教师还要遵从教材知识重点、难点去设计实训项目,确保实训项目能够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全面培育。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工业领域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的需求,该专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的常见实训项目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软件、工业信息安全水平分析系统及相关大数据系统等,校企可参考这些项目进行项目选型,但在项目选型完毕之后,必须着眼于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对项目实训流程进行设计,一般为启动→规划→监控→实施→收尾[2]。
2.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要求是理实结合,也需要校企双方明确自身责任,相互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对方短板,由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建设方法上,校企必须各自承担理、实育人责任,即根据校企双方的优势可知,首先学校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对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有深刻的认知,因此要承担理论教育,同时也要凭借个人经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训工作,或者锻炼学生的创新素质等,让学生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其次企业就职人员的理论不如教师丰富,但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却是教师所不及的,因此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就职人员前来讲课,围绕某个已完成项目介绍项目背景、输出工作经验、论述作业方法等,这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3.结语
综上,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了解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架构,随后贴合架构为重提出了具体建设方法,方法步骤中明确了基地建设所需、基地涉及主体应尽责任、各主体的育人方式等,望能带来参考帮助。
【参考文献】
[1]冷令,余姜德,梁本来.新工科背景下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5):29-31.
[2]张建,张亚娟,张雪莹.新工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高师理科学刊,2018,038(002):88-90.
项目基金:本文系?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0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azcg44)
作者简介:
姓名:张璐璐
出生年月:1983.07
性别:女
籍贯:安徽阜阳
民族:汉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教学
单位所在地邮编:230031
单位省市:安徽合肥
单位: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