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奏求知路上和谐的交响乐——对“分组教学”的实践反思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0期   作者:王洪湘
[导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王洪湘
        (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5200)
        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教师要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求学生要改变过去的学习方法,由被动的、凭想象的和单一的学习方式向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了实现这两种转变,我们采用了分组教学法。
        (一)“分组教学”的准备工作。
        1、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理解“合作”的实质。分组教学法的实质是合作学习,为了将“合作”精神真正贯彻落实,教师首先要形成合作意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合作学习。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着眼于21世纪教育的四个基本点: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为人处世、学习和睦相处。教师要相信个个学生都想进步、都能进步,使学生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勉励、平等竞争与协作的良好心理状态。
        2、学生要培养合作精神,明确合作的技巧。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人,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了形式上的分组,而没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那么在分组实践中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学生不知如何协调活动,学习任务分配以后无人去做或相互推诿,要么就是挑选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任务去做,难做的或者没有意思的任务则置之一边,学习打了折扣;少数学生好大喜功、急于表现,使其他同学丧失机会,忽视了对细节性问题的深层次合作与研究,减弱了合作学习的效果;个别学生主动性、自觉性欠缺,出现自由放任、散漫、无组织性纪律性的现象。在分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①尊重每个同学的意见,专心听其他同学讲话,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随意批评别人的建议;
②小级成员应该互相补充,逐渐完善他人的意见,有礼貌地表示不同意见;
③鼓励发言少的同学发表意见,给他们以积极的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④在这项活动中,建议和意见的数量要比质量更重要;
⑤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所有小组成员努力的结果,它不属于个别人。
        3、教师与学生共同科学划分小组。同质分组法,让有共同点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虽能迅速达到自定的目标,但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学生班级荣誉感和整体合作意识。异质分组法,初衷是互帮互助,但如果仅凭学习成绩来进行好中差的搭配,又给学生的心理无形中贴上了优劣的标签,容易产生更深的隔阂。我们采用异质分组与同质分组相结合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兴趣、能力倾向、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有表现不同的学生构成一组,通常以4-6人一组为宣,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时,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特点、优势进行组合,推选出一名小组长,教师再统筹全局全在班内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在分组教学的初始就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分组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既有利于小组内部成员优势互补,精诚合作,打好团体战,又有利于小组之间合作基础上的平等竞争。
   4、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分组教学评价要进行“整体小组评价”,激励学生为小组荣誉而各尽所能,协同努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竞争意识;还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注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不同能力及表现过程,培养学生的个性。分组教学评价应避免只重视学习知识的结果,而应看到思想政治中社会道德和学生日常行为等德育功能的落实与考评,重视合作过程的考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因此科学价包括两个方面,在评价方式上,采取个人自评、组员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内容上,采取知识能力评价、过程方法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衡量到合作学习的质和量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长足发展和教学的稳定提高。
(二)“分组教学”的操作程序。
   分组教学虽然以小组活动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学生的主动性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在分组协作的过程中互相探讨,最后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建构主义倡导把学习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恰当的学生感兴趣问题情境,产生自发探索、协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愿望。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用多媒体提供了一段MTV片段:《三个和尚抬水吃》,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而三个和尚没水吃呢?在怎样的情况下,三个和尚才能有水吃呢?学生马上有了好奇心,先进行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掌握了有关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反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学生易感到疲劳和厌倦。
        2、小组协作,汇报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协商、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教师要做好指导与调控。尤其是分组教学刚刚起步时,教师的作用更为明显,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①细致观察全体学生的参与情况并了解和分析原因;
②检查各学习小组是否形成议论中心和组织中心;
③在组际交流时,既要控制代表人的产生,又要尽量使各组代表交流机会大致相等;
 ④当小组学习遇到障碍时,要及时指导,予以排除。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学习的程序和有关方法,学会合作与评价。协作讨论的内容有:概念性问题的辨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探讨知识的规律性、形成正确的结论、总结方法等。如学完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凭借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出现了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按教材顺序从前到后进行了整理,有的将英国和法国的政体进行了对比整理;有的列出了表格;有的按知识的联系画出了知识树;还有的出了测试题。最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各种复习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使全班同学都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分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愿望、获得尊重的愿望和自我发展的愿望。
        3、点拨引导,深化完善。经过组内成员探讨、小组之间合作,依然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入、不准确,个别重点问题没有涉及,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引导,归纳完善,将分组学习引向深入。如在学习《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中的《环境危机的伦理反思》时,小组成员联系实际生活分析了四种错误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对环境危机出现的影响。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联系所学的经济、政治、哲学知识思考,这四种错误的观念违背了哪些哲学原理,与其相对的正确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这些正确的观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不同价值观的不同作用反映了什么哲理。最后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的现象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延伸认识,融会贯通。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讨,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要求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并用这些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并不是要学生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形成真正有效的知识。如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有的小组有感情地展示了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宋词,有的小组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多姿多彩的地方戏,有的小组利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了日常生活的小窍门,有的小组联系实际分析了不同时期国家的政策。学生积极合作、相互启发,思维向着发散、灵活、精细的方向发展,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一原理。延伸认识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开展比赛、校外调查、收集整理课外资料等等。
(三)、“分组教学”的效果
   “分组教学”的实践,成效喜人。“分组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效率、加大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习情感交流的渠道。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静态和单向的人际交往模式,以多边活动为出发点,强调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美国社会学家米德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够为培养学生从被动的重复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提供条件。在“分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思维活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多,思路清晰。
        2、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协作能力增强。两千多年前,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在分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承担学习任务,人人贡献智慧,个个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所以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研究能力都得以培养。协作中学生发现自我,交往中学生学会合作,评比中学生学会竞争。
        3、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在分组协作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组成员互相启迪,组与组织之间互相争辩,最后全班归纳、论证、总结,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多了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发言时思路流畅、语言规范,俨然一幅“小先生”的神态;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逐渐变得开朗自信了。
        4、培养了教师的进取精神,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孔子提倡“教学相长”,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选择了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分组教学”法,并在实践中认真观察,反复论证,不断改进,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姓名:王洪湘  出生年月:1980.8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淄博市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单位邮编:255200  单位: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