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院宣钢分院职业技能培训助力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0期   作者:戚霏
[导读] 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新时期扶贫脱贫攻坚实践的新思路。
        戚霏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钢分院 河北张家口 075100)

        摘要: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新时期扶贫脱贫攻坚实践的新思路。河北工院宣钢分院为提升社会教育服务职能,贯彻扶贫先扶智的科学理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托我校师资优势和技能实训基地优势,制定了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扶贫培训菜单,初步实现了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保增收的基本目标,为加快精准脱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摆脱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河北工院宣钢分院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在河北省安监局和张家口市安监局的委托下,对张家口市阳原县千家营村、岳家庄村、曹村三个村的二十五名贫困户,进行了两期焊工扶贫培训,旨在让无证从业的农民工取得焊工特种作业资格证,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迈出技术工人的第一步,对于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准扶贫培训概述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为贫困户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量身打造式治贫模式。为确保彻底脱贫、防止返贫的目标实现,教育是解决贫困户摆脱贫困的持久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杜绝懒汉思想,扶贫需要扶志,让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认识上认识贫困的根源是思想贫穷,重要原因是缺乏劳动技能,进而扶贫还需要扶智。
        为了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精准扶贫培训应运而生。精准扶贫培训从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法、考评、保障六个方面入手,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充分发挥地方各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教育职能和资源优势,合力并举,从教育、培训方面实施扶贫培训举措,实现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保增收,提升贫困户的转移就业能力,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精准扶贫培训调研中的现状与问题
        笔者在调研崇礼区四台嘴乡、红旗营乡、石窑子乡、驿马图乡、石嘴子乡、狮子沟乡、清三营乡、白旗乡八个乡,高家营镇和西湾子镇两个镇为调查对象,以崇礼区八乡两镇的精准扶贫举措为主要内容,筛选与本校助力精准扶贫相关的方面,分析总结当前崇礼区精准扶贫调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从调查各村扶贫困户情况了解,每个村的贫困户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等帮扶、靠政府、要物资的懒惰思想,只想索取,不光没有感激之心,甚至不配合工作;有的贫困户只想拿钱,不想干活,不愿意种植,也不愿意养殖,借口没文化,也不愿意接受技能培训,只想图省事,要实惠的狭隘思想,严重制约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极大限制了内生动力的萌生。   
   (二)贫困村民有培训意愿,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多
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经外出务工了,很多村子已经成为了空心村,以下三种情况是仍留在村里的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
        1.有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或者孩子在上小学、中学的家庭妇女。这一类劳动力有参加职业培训的意愿,但因老弱病残需要照顾,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较长时间的培训。
        2.身有疾病或残疾但尚有部分劳动力的人员,因自身条件的客观限制,只能接受裁剪、缝纫、手工制作等劳动强度较低且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的培训。
        3.部分因外出务工不顺利,短暂返乡人员及部分孩子即将中学毕业、可以外出务工人员。这类人员有培训愿望,但找不到自己想学的技能和方向,比如有些农民想学电工、焊工、钳工、电脑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但尚未开设这些培训科目,或者是收费项目,超出经济承受能力范围。


        (三)多数受访对象对职业培训效果信心不足
         多数受访的农民认为,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或者职业技能培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培训结束之后,受训对象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不嫩带来收入,反而是在浪费时间 ,有工作的农村甚至还觉得应该补贴自己的误工费,以上均是对培训效果缺乏信心的表现。
        (四)培训市场参差不齐,整合技能培训资源势在必行
        关于职业技能培训,仅有个别村,如高家营镇南地村、石嘴子乡良户营村分别开展过手工技能培训和周末课堂,绝大部分村子并未能展开技能培训。尤其对于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不能得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要求提供包括合理完善的信息服务、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与时俱进的技能实训基地、雄厚的师资力量等各种培训资源,而当前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对于培训效果而言无疑是大打折扣。
三、助力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的对策
为确保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和效果,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技能培训助力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挥发展的今天,农村剩余劳动力远远不断的向城市转移,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是农村创收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此,扶贫先扶智的科学理念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和建设投入,切实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
(二)广泛宣传,制定扶贫技能培训菜单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政府买单、免费培训、指导就业服务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动员广大贫困农民参加培训。让贫困户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项目,我校结合自身的师资优势和实训基地资源,制定了扶贫技能培训菜单,具体包括电工、焊工、钳工等级证书,基于崇礼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动物养殖,开设了电子商务培训项目和手工编织,旨在让农副产品和手工制品营销与时俱进,依托电商平台,借势冬奥会,在互联网上加大宣传力和影响力,为农民增收增加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
(三)树立脱贫带头人典型形象,开展贫富结对帮扶教育模式
        在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的同时,需要从思想上感化教育广大贫困户,从思想上认识贫困的根源,是脱贫治本之策。宣传脱贫带头人典型事迹,同时还可以带广贫困户走出去,去城市参观,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劳动致富的现实,让大家体会到,只要肯吃苦,只要勤动手,只要用心学,脱贫不是梦,致富就在身边。
(四)做好市场调研,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
        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确定合适的技能培训模式,采取先培训、后实训、再就业的一体化培训新模式,走“教育同市场接轨,培训同市场挂钩”的新路子。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既要符合行业培训大纲要求,也要适应农民转移就业的现实需要,深入浅出,多实践操作,辅助理论学习,确保受训人员学以致用,真正可以顺利就业。
(五)做好跟踪服务和就业推荐
为了评估扶贫技能培训效果,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受训学员进行跟踪就业调查和指导反馈,了解受训对象就业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收入情况等,帮助就业贫困户分析自身不足,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建立反馈制度。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有关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导、推荐申请创业贷款等服务。此外,利用我校校企合作的平台优势,对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工业岗位。

参考文献
[1]魏淑艳,田华文.我国农村盆困形势与扶政策未来取向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4(3)
[2]武靖州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扶盆开发工作南方农村,2013(2)
[3]辛卫振,同春芬,中国农村扶政策间题研究回顾与展望,绶化学院学报,2016(5)
[4]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扶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困境,贵州社会科学
5(5)
[5]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扶扶贫,贵州社会科学,2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