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0期   作者:曾艳芳
[导读]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曾艳芳
        广东省河源市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摘要: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根据高中生物新教材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理念,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新教材;课堂教学
   
一、前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的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需要创新高中生物教学理念,有效促进提升在校学生对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也要培养高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就要求学校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够正确处理课堂教与学、基础知识学习与课堂实践结合应用的密切关系,为生物课堂教学工作注入新的精神活力。教师课堂需从教学多方面角度入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传统应试化教育中枯燥的
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效率。

二、新课改的课堂教中应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教学课堂教中,老师应通过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从易到难、由简从简到繁的教学能够让更多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课堂学习中,开发自己的思维智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所以生物教师确实应该在一些抽象的教学概念、规律的知识讲述上,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起自己的综合知识素养框架。另外,通过这种富有教学启发性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来正确观察到和分析外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很好地有效提高了每个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学生能认识到后代性状中的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间的自由组合现象,但对其分离比 3:1或 9:3:3:1 是怎么得出的往往难以理解,此时教师要充分向学生展示教学挂图或示意模型或自制复合动态投影片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磁性染色体剪贴卡等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结合一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参与讨论、参与思维、必要时教师作精讲和点拨、帮助学生揭示出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师总是刻意照搬中学教材、向学生强行学习灌输高中生物课的相关教学知识点,并用粉笔在课堂黑板上详细地排列出这些生物教学问题的具体解题方法步骤,学生则也只是匆忙的开始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这些来自于任课教师的生物知识进行灌输,整节课的生物课堂发言控制权由任课教师一个人自己把持,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发言的自由机会和发言权利。《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人主观行为,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教师不可进行私自剥夺,其主要职责在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进行适当点拨和指导。"所以,要想真正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课堂教学,我们首先就要牢固改变教学传统观以高中教师工作为教学中心的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指导理念,把高中学生当做高中课堂生物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主体,让高中学生真正学会充分依靠自身综合能力素质来组织完成一系列的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从而充分体现高中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主体性。

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内容教学中,由于知识相对浅显,学习了某一食物链的营养级级别后,展示某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如“该生态系统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含最多营养级的是哪一条?图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鼠→蛇→鹰和植物→鼠→蛇都是食物链吗?图示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哪些? 图中某两种生物(青蛙和蜘蛛)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高营养级(猫头鹰)占有几个营养级?分别处于第几营养级? 若生产者(草)的数量减少了,其他生物的数量如何变化?若天敌(蛇)的数量减少,被捕食者(青蛙)的数量如何变化?若某种生物(青蛙)的数量减少,最高营养级(猫头鹰)的数量如何变化?”引导学生层层递进,自主学习,刷新认知结构,形成理性思维。
        
四、注重情境教学和实地研学,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感受力
        高中生若要学习好生物,必须要有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受生物知识的无处不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努力将知识生活化,在实际课堂讨论上将所学知识点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相互结合,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探究,培养高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清晰地去认识外界事物的变化规律,从案例比较与经验分析中,获取学生学科素质养成方法。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内容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学生非常熟悉的河源万绿湖风景区结合起来,将其当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搬入教材,分析万绿湖这个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不再是遥不可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再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顶端优势”内容的学习中,理论课反馈学生掌握得还不错,但到了植物园现场,让其解释植物的宝塔形长势时,学生一时间无法联系起是生长素的两重性导致的顶端优势。通过实地研学,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生物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智慧,进而有意识地调整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与学目标的达成。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直观的教学场景,有效地突破教学困境
        一直到现在,生物学都被认为是学习困难最大的学科,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具有很高抽象和严格逻辑的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而在一些方面,教师不能把这些重难的学识特征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到对理解和认知的抽象与困难。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现有生物教师的认识误区,而是让生物教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多的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那么,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有机融合传统教学方式,尤其是针对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内容,高中生物教师仍然应该采用传统的板书与口头讲解的方式
来进行教学。除此以外,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呈现一些教学内容,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对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设计和加工,要让整个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要增强教师讲解与学生课堂学习之间的互动性,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在,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性与指导性作用,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程度的生物知识内容,真正可以做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做好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多媒体生物课程教学。
例如,在必修一“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内容中,“水分子是良好的溶剂,由于水分子的极性,每一个水分子与周围的水分子靠氢键相互作用在一起,氢键不断地形成又不断地断裂,因而具有流动性,”这部分是新教材添加的内容,比较抽象,除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外,课堂加以动画辅助的效果会更好。这对于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个人认识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性作用。

六、结语
        总之,新课改思想下的高中生物教育,既是生物老师应该极力追求的一个教学目标,也是对生物老师教育更高的要求。希望在生物实践教学中,广大生物老师们能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更好地学好生物知识,使我们高中的生物教学战略更加具体、深刻,使其达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标准与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傲雪.高中生物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中华少年,2019(31):207-208.
[2]邵丽萍.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学习分析[J].高考,2019(31):110.
[3]张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学习[J].高考,2019(31):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