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娟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23
摘要: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是直接照顾儿童日常生活的基层员工,其心理素质不但影响其个人的身心发展,而且还会对福利院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影响,所以与普通护理人员相比,其承受着很大的重任。本文首先探讨了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心理问题成因,然后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等层面总结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及方法,希望能够逐步增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素质,从而确保福利机构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心理问题成因;社会工作介入
引言:与普通群体相比,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素质普遍低下,并且他们是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类群体。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有很多身心有障碍的残疾孩童,所以该部门的护理人员在面对这种特殊工作环境时,通常心理压力很大,一般会出现抑郁、焦虑、敌对、失眠等表现。因此,站在医学层面去分析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意义和路径,对更好地开展福利机构儿童护理工作有着积极作用。
一、相关案例分析
(一)案主基本信息
王某,女性,35岁,从事护理工作8年,在某市儿童福利机构内工作5年,通过心理评估量表发现,其存在轻度抑郁与焦虑。通过访谈发现案主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清楚的,且一直受到这方面的困扰。案主所在的工作单位中儿童数量约有25名,大部分主要学龄前的残障儿童,护理人员有5名。
根据对案主的心理评估结果能够发现:案主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视,且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不利影响,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等方法得到缓解或释放。
(二)社会工作介入流程及结果
一方面,结合案主心理量表对案主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然后通过访谈确定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随后在认知理论的作用下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与指导。另一方面,考虑到案主的工作时间及性质,制定了为其4周的服务计划,1次/周,1h/次。最后通过调查发现,于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案主的焦虑、抑郁及失眠情况得到明显地缓解,最重要的是案主逐渐掌握例自我调节的方法,能够帮助自己针对性地释放心理压力,由此能够预防因为情绪不良而造成的心理疾病。
二、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因疾病或死亡等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
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有很多身心障碍的孩童,其中有一些是患有严重疾病且不能完全治愈的儿童,他们不但承受着巨大的病痛,而且还要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些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都是一种负性刺激,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其表现一般包括:抑郁、紧张、焦虑、情绪敏感、反应过激等,这必然会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1]。
(二)工作制度及薪酬待遇等方面带来的压力
对于儿童福利机构的护理工作者来说,他们平时的排班是两班制或三班制,以便于能够对儿童进行持续性地照看与护理,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上夜班,甚至很多福利机构都具有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这必然会提高他们上夜班的概率,这会间接性地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生物钟紊乱,进而诱发失眠等其它心理疾病,例如:焦虑、抑郁等。并且,很多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并不高,缺乏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其工作热情减少,甚至出现负面情绪,进而引起护理人员出现心理疾病。
(三)岗位性质及工作环境的不适应
在看护福利机构中儿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充足的体力、极强的耐心。
根据调查发现:在儿童福利机构中,≤6岁的儿童占比约有50%,对此,儿童哭闹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必然会使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个无规律的噪音环境下,对人的神经系统等造成极大的破坏及影响,从而出现易怒、易暴等反应。并且,通过调查发现,约有15%的儿童缺乏自理能力,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他们清洗身体,而且还需要清洗衣物、更换床单被褥等,这不但会承受更多的工作压力,而且久而久之会对儿童及工作产生厌恶感,甚至出现情绪失衡等,个别护理人员还存在虐待儿童的严重倾向。
三、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意义及路径
(一)意义
从概念上来看,社会工作是一种借助于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服务或帮助的一种行为活动,其在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与广泛。并且,社会工作在为他人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导的过程能够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与认可。现今,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护理人员心理问题,一般体现出医疗单位、养老单位这两大机构中,不过,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重视度并不高。并且,现今,通过研究能够发现:社会工作介入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它能够通过专业、有效的方法,以预防为切入点,通过整合自身的优势去激发护理人员的自身潜能,逐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能力,使其能够掌握调整心理压力的方法与技巧,为增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等提供帮助与指导。
(二)具体路径
1.个案工作
在开展社会介入工作的过程中,个案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也是解决案主心理问题的一个最常见策略。因为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表现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工作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个案工作需要对案主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评估,然后对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界定,并整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制定科学、有效、完善的应对策略,由此来帮助案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测量表进行评测,结合评测结果去探讨护理人员具有的心理障碍,然后通过一对一访谈等去分析与其心理问题相关的情况。利用心理评估、访谈等能够初步界定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及严重性,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是否满足服务条件[2]。若这一问题属于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则需要直接引入相应的服务策略。若问题不在社会工作的介入范围内,则必须要交给其它专业心理咨询单位来解决。
2.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指基于社会工作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策略开展以目标为主导的小组活动。小组的工作性质包括两种:治疗型与任务型。社会工作介入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需要通过治疗型小组的活动方案给予解决,在此期间,社会工作人员还需要运用心理学、社会性、临床学等一系列实务性方法去构设小组计划。小组工作的实际处理策略是把一些类似的问题整合在一起,利用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是相似的,所以,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是相似的,对此能够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的方法进行解决。在具体落实期间,一方面需要设置清晰的服务目标,当介入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减轻护理人员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引导护理人员逐步增强心理素材,并提高不良情绪的耐受力。在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界定之后,需要结合设定的目标,按照福利机构的具体工作情况,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小组活动方案。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发现,社会工作介入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存在明显的优势,在儿童福利机构中能够帮助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利用自我调整方法等预防一些心理问题或疾病,为制定最理想、可行性的服务方案提供准备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宰晓娜,罗玉华,李文靖.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实践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9(12).
[2]付冉,董海涛. 社会工作介入福利院孤弃儿童的社会融入研究——以X市Y儿童福利院为例[J]. 社会与公益, 2020(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