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华 周圆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摘要: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英语高阶阅读》课程为例,在项目制教学模式下,从项目环节、设计原则、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课程特色等方面探究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字:项目制教学;课程思政
当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开展课程建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着力点,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在此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推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对外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做出了相应规定和总体要求。《指南》明确提出着力“引导全国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在各类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英语专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属性也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实现有效的育人功能,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英语课程教学就只具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从而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丢了‘本质’”(张敬源,2020),进而导致语言文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割裂,不能体现英语专业的人文社科属性,无法实现英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因此,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分割断裂、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育的现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让英语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学界进行了诸多探讨。邱伟光(2017)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观,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闵辉(2017)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何衡(2017)认为课程思政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育体系。何玉海(2019)认为课程思政是方法观,是一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即通过全员参与和运作整个课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四种观点从不同视角诠释课程思政的内涵,凸显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核。
在前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张敬源(2020)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作出如下系统性总结:“‘课程思政’既是教育理念,又是教学方法;既是一种促进各学科课程内涵式发展的新课程观,又是构建‘全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要素育人’新格局的课程教学体系;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战略要求,又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基于此系统性解读,可见课程思政可融合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深化拓展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的高度契合
项目式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是基于项目的一种问题式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以系统化解决问题为导向,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项目式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政目标。
项目式教学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展示等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教学有几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以及评价和反思。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为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思政目标和教学目标能得到有效融合,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一,项目式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协作技能、批评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这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目标,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转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本身就是思政。其二,项目式教学能够让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同时,接触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情怀。众多研究表明项目式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自尊和自信,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态度。而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情怀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目标,是培养现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3.项目制教学模式下《高阶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英语高阶阅读》,原名《英语精读5》,为华北电力大学英语专业必修课,核心主干课程。从1995年英语系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开始开设至今,课程学时为48学时(2019年之后)/72学时(2019年之前),授课对象为全部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时间为大三上学期,授课人数为50人左右。主要教材为2014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主编梅仁毅。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吸纳了国外最新的语言材料,题材丰富,内容新颖,12篇主课文囊括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先导课程《英语精读1-4》的基础上,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知识和阅读能力,对于西方社会和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但在价值观方面还不成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通过知识教学和思政教学继续加以培养。
《英语高阶阅读》教学以课本为基础,进行全面拓展,以培养学生的高阶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通过课文及相关课外知识的学习,或课文中语法的应用,或文本语言结构的研究,或文章翻译技巧的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升英文文本的整体鉴赏能力。在学生更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和理解文本意义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同时在对本土文化和异文化的对比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在全部教学环节中,融入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最终转化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具体教学目标如下表:
《英语高阶阅读》课堂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构建采用项目制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遵循基本四环节: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与反思;涵盖八大基本元素:重点知识和技能,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的好奇心,问题具有社会真实性,学生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反思,评估与改进,以及公开展示成果。教师扮演着推进者、引导者与协调者的角色,从项目的初步成形到推进再到落地,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由度,适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给予必要的帮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
首先,在《英语高阶阅读》教学的项目准备阶段,针对每个单元,在充分挖掘文本中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教师基于文本提出一个思政相关问题;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把待解决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互相合作的任务,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研读课文,查找参考资料, 解决问题,形成特定产出。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的协助,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协调小组工作,推进工作;再次,在项目展示阶段,学生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以书面报告、口头汇报、小组活动等方式展示产出;最后,项目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即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从综合能力、小组活动展示、学习报告等多方面进行共同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设计秉承下列原则,一、与专业的有效融合,教师要善于挖掘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契合点;二、立足每一个细化目标,课程思政根本目标落实在每单元的学习中,细化为具体目标分步实施;三、改变落后、策略单一、话语僵化的教学模式,从文本中的人物、故事、引文、修辞等细微处入手,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同时,增强其在学生中的亲和力;四、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感性体验,利用各种活动让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话语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加深其对课上所接受的思政教育理念及道理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运用新媒体移动技术,将线下教学和线上辅导有机融合,注重思政教育的延伸和拓展。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多媒体手段,合理选择教学软件,有效使用互联网资源,例如慕课资源、Ted资源、在线教育资源、数据库资源等。同时教师借助PPT、Camtasia Studio(喀秋莎)、优芽互动电影和Storyline等工具,制作课件和在线自测试题;在认真分析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强、适用性广的思政要素制作微课视频,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英语高阶阅读》的授课质量。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构建基于项目制教学理念的相关理论框架;挖掘《英语高阶阅读》教材及相关教学设计中的思政要素;明晰《英语高阶阅读》思政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流程及影响要素。
在项目制教学模式下,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素养培育在《英语高阶阅读》课程中得到深度融合。再者,项目制教学倡导有意义、富于支持性的互动,可大幅改善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效果;同时,教学过程关注社会问题与社会参与,使核心的学科知识及实践实现有机统一;过程性评价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有利于形成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
《英语高阶阅读》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亦可为其他英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成为英语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案例,推动英语专业课程知识与实践、价值与行动、认知与观念等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常俊跃,于如航. 外语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外语与翻译,2017(4): 78-83.
2.成矫林.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J].中国外语,2020(5): 30-37.
3.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J].中国外语,2020(5): 15-20.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5.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21-25.
6.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10): 27-30.
7.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 130-134.
8.岳曼曼,刘正光.混合式教学契合外教课程思政:理念与路径[J].外语教学,2020(6): 15-18.
9.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周圆,吕振华. 高校外语专业跨学科教育和项目教学法初探[J].智库时代,2020(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5MS75 ;
本文系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教学法与跨学科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19YYJG049)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