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水平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31期   作者:李同喜
[导读] 小学美术教学是基础教学,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给他们以人文关怀,给他们以教诲和感化。
        李同喜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定吕小学   256656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基础教学,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给他们以人文关怀,给他们以教诲和感化。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培养;策略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具体把握美术作品,即对美术作品感受、认识的审美过程。美术欣赏犹如把钥匙,帮我们打开美木宫殿的大门,带我们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每位有志于为人类、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多做献的同学,都应该认真对待美术欣赏课,在学习中注重知识的扩充、素质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从而更有效地完善自己。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不断地启发和黑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离不开美术欣赏,而审美素质大部分在美术欣赏中得以体现。那么,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作为美术教师也不太清楚美术课程标准上的精神要求及对教材的片面理解,在一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即使上,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图,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
        二、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像”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

正是这些反差,人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界限,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栗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可的面种,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那些栩韧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动态;或者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夸张的金鱼时,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要用人类的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进而培养学生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小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马的思想和国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陆意的现象。
        另外,也可采取比较欣赏法,把不同的美术作品或相似同类的作品进行对比或类比,这更易于显现出各自的差异及特点,从而得出不同的审美判断,获取不同的精神养料。当然,审美经验主要来自审美实践,只要兴趣盎然地驶人这知识领域,又肯投入并勤于思索,在美术欣赏的实践中,自然会掌据欣赏的方法,而且在经验的积累中,会逐渐提高欣贯的质量及欣赏者自身的素质。
        总之,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应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应该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张惠梅;小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