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璐 杨冬梅
(河南省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
摘要: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它帮助学生开发心智,为提供教师提供传授学识的场所,大学生在这里实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高校的学生面对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这就需要学校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一所高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大学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成年个体,高校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不适合继续采用初高中强硬的学生管理手段。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探析
引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再用传统的思想观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不科学的,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或者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在他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想方设法去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领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存在才有意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持下,高职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指日可待。
一、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一种学校独有的文化氛围,好的校园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帮助学校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康且富有学识的人才。校园文化的建设的过程中,若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形成积极的校园氛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块短板,这种管理上的短板会导致多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就比如说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2020年6月,中北大学一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抓,选择自杀轻生。作弊行为固然错误,但面对这样的事件,又不免让人深思,若是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自杀惨剧也就会相应的减少,若要在平日里就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考场作弊的事件,也就不会有作弊被抓的结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才是合理的应对之策。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欠缺
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欠缺,主要源自于生源结构、高职教育模式。从生源层面来看,高职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再加上当前社会仍旧存在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知,导致高职学生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从教育模式来看,相较于普通高校来说,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往往更为重视实训、实践教学领域,倾向于就业的教学往往容易产生枯燥感,诸多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因为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在学习方面严重缺乏自信心。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单纯进行课堂讲解、集体讲座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但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际来看,课堂讲解、集体讲座仍旧是当前主要的教育模式,心理咨询的开展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教学模式整体倾向于传统的说教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并未获得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个人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面对就业引发的焦虑感
在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尽管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认可程度有所提升,但在社会普遍面临就业压力的大环境下,本就存在一定劣势的高职学生,这种压力无疑会进一步增大。正是面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高职生存在巨大的心理负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未来就业的担忧,感觉自身前途迷茫,长时间的压力下引发严重就业焦虑症状。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一)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而言,有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不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规定的任务,走自己为他们设定好的“全面发展”之路。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衍生出严重的抵触情绪,对于老师的信任感也有很明显的下降,容易出现互动矛盾,减弱学生自信成长的热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方案的设计水平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深刻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性质,并将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在基本知识、心理咨询、健康指导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更努力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地推进教学实践工作。其次,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可以传授他们情绪的调节方法,还可以加强人际交往,总之,最关键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去感悟生活的美好。最后,对新生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老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专题讲座、宣教活动等,促进他们自信水平的提升。或者建立心理健康协会,专门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从学校到社会,从社会到职场,高职学生能够接受这种过渡,一般的心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强化学校管理人员的心理教育素养
从人才供应的环节着手,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要关注对辅导员的培训,辅导员是学生在学校中交流沟通最多的管理人员,只有辅导员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帮助学生们进行相应的辅导,将心理援助融合到辅导员日常的工作当中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辅导员的一项业绩要求,都是十分有效的手段。辅导员自己要学会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当辅导员仅仅把自己看做管理者时,学生往往会对辅导员避而远之,让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开展,辅导员必须想方设法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拉近距离,才便于工作的展开。
同时,授课教师也应当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面对众多学生,辅导员不可能细致入微地随时帮助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从旁协助,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融入到课堂中去。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上课时积极观察学生状况,如果发现上课状态不佳或是缺席的学生,及时与辅导员反映,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可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通过心理网站,校园广播、心理讲座、心理活动等形式,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院—各系—班级”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工作体系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防范工作,及时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形成更为完善的、全院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监控和干预网络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环境。
(四)专业培训学工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实践过程中,考察着诸位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指导能力。只有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学工作者,才可以胜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点毋庸置疑。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还比较少,学校方面很少给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机会,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极大地阻碍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改善弊端现状,通过增加专职人员数量,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危机干预能力、心理咨询服务能力、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学生,努力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发展。高职院校需要落实师资队伍的专项培训经费,提升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职能考核向着专业化角度倾斜,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
(五)完善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
2017级、2018级、2019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等10个因子分及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心理问题呈现逐年增多和严重化趋势,筛选出的阳性症状学生及中重度学生比例也逐年提高。因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一是创新高效的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更加注重普查后访谈及干预工作的时效性,可以调动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的力量,保证工作更及时、有效的开展;二是制定或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办法”,同时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将全校心理危机干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每月更新预警库中学生的近期状况,完善与精神卫生中心的合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学生心理危机。
(六)建立导师团队,开展学业帮扶
学业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高职学生而言,围绕专业、行业、职业,三大问题备受关注,即,专业是什么,行业干什么,职业怎么干,简单而言,就是新生入校时,学生和家长都普遍会问的一个问题“学这个有用么”。为此,在班级辅导员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学业导师制度,组建学业导师团队,从专业的视角、以实际的经验和真实的案例,持续不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熟悉行业、领会职业,形成专业认可度、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心,同时,言传身教,手把手带领学生攻克学习难题,为学生建立学业自信。因此,学业导师的遴选在兼顾专业性、技术性的前提下,更应该重视责任心,德高望重的大师领衔的学业导师团队尤为难能可贵。
(七)要开设心理服务中心,展开长期的心理服务活动
一方面要从宏观角度保证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调查等;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每一个班级,设立心理沟通委员,便于及时与广大的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及时发现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心理委员的设置十分重要,很多学生有不愿与辅导员、教师进行交流的心理,尤其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不愿与长辈交流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心理沟通委员作为平辈同学,更容易对其打开心扉,进行交流,这就需要心理委员拥有一定的心理援助素养。校方可定期组织各个心理委员进行适当培训,锻炼其沟通交流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阶段高职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摸索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机制、引入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训教育,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菊.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现状研究——基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5):21-26.
[2]杨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分析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8(A0):47.
[3]沈奕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机制建立[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87-188.
[4]邢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8(21):158-159.
[5]李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121.
[6]金志利.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42):83.
[7]邓丹,田甜.浅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才智,2013(08):25.
[8]孔令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6):36-37+67.
作者简介:何璐(1985.9-),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助教,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心理学。
第二作者:杨冬梅(1987.8)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城建学院,高校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