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听 刘思航 夏菲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102249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主义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如何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生活理念,是现在大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课题。社交、饮食、运动、娱乐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生活习惯不仅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会对其成长成才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目前普遍高校大学生所存在的不同类别生活习惯对于成长成才的影响分析展开论述。分析高校中存在的生活习惯的共性和不良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有针对性地督促学生改善生活中的陋习,以提升大学生活的质量,让大学生能够健康学习,健康生活,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活 生活习惯 成长成才
一、目前普遍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现状
(一)日常生活网络化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学生们的学习、社交、娱乐、出行都高度依赖移动互联网。据统计,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普遍达到7个小时以上,甚至有样本的日均使用时长接近12个小时。大学生们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例非常高,刷剧、看小说、聊天、打游戏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闲暇时间。此外,由于大学生对网络相关事件敏感度较高,对网购的接触和认同也较早,网络购物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们的最主要购物方式。
网络媒体能使大学生们的交际圈不断扩大,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而能够彼此监督、相互学习。但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扩大社交范围的同时也使得社交关系更加复杂化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网络舆情事件日益加剧,对于很多大学生起到了误导作用,影响良好三观的养成;此外,过多的使用网络使得大学生面对面交流逐渐减少,容易导致“群体性孤独”,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严重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日常饮食欠科学
科学的饮食习惯可以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参与学习。但研究表明,饮食不规律、用餐不卫生与刺激性食物的进食导致大学生胃肠炎疾病发生率较高。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睡得晚,早晨起得迟,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在课间的时候买零食充饥;而更有甚者索性取消了早饭,养成了常年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还有的大学生常年节食、又或者暴饮暴食、甚至酗酒,高校大学生酗酒打架伤人事件常年存在,这些都违反了正常的饮食规律。
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此应付饮食,必定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状况,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三)体育锻炼意识不足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增添活力。但是随着近年来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等的兴起,参与运动学生总数明显下降。学生的体能素质长期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例居高不下、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这些与缺乏体育锻炼不无关系。据数据显示,大学生体测成绩随着年级的增高逐年下滑,毕业年级体测不及格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因此无法毕业或延期毕业。
“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最好的途径”,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强我们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方式,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们在学习时更加专注和投入。反之,缺乏运动则会让大学生们身体机能无法满足较高强度学习的需求,也容易降低学生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作息时间不规律
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学习精力的基本保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增强,加之大学生作息时间相对自由,又普遍存在拖延现象,导致熬夜现象日益加剧。长期熬夜会让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从而造成视力衰退、记忆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五)娱乐休闲无节制
适当的休闲娱乐可以给大学生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压力。但是部分学生经常光顾酒吧、网吧、KTV等娱乐场所,无节制地沉迷其中。
这不但不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无节制的娱乐活动会极大的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消磨他们原本就有限的精力,使他们无法更加集中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六)焦虑现象严重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常常寝室、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许多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失调、恋爱问题,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无法很好地适应而产生焦虑。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而且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前景与发展。焦虑现象会严重分散大学生们的注意力,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
二、大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整方式
(一)通过主题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新生引航体系,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引导、学习引导及生活引导,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主题教育包括学生思政引领、价值引领、生活引领等多方面、多角度开展,这样间接降低了学生对于电子书、网络游戏以及娱乐场所的依赖性,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学习学术上。
(二)通过榜样力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在学校加强教育、引导和管理的同时,学生应当全面提高主观能动性来改善自己不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工作者应当恰当通过对优秀学生榜样的宣传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习惯对于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优秀事迹宣传、生活经验分享等活动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做好学生一对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抑郁症在近些年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常见,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当加强心理辅导工作的相关培训,打造一支专业、有成效的工作队伍,帮助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更好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对学习生活的乐观程度;建立学生一对一台账,时刻关注学生的焦虑、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生角度来说,需要提高自身大局意识,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三、小结
科学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学业压力,消解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有利于自身的进步,也有利于带动良好的集体氛围。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使其注意力分散,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对自身成长产生严重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上使学生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制定规章制度、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组织教育培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娱乐观念,确保高校大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镜明. 00后大学生行为画像分析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 北京教育:德育, 2019, 000(009):P.93-96.
2. 郭志强, 李超. 大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现状、成因及调整方法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 37(03):84-87.
3. 李玉霞. 论大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J]. 新西部, 2018, No.441(14):153.
4. 李君. 浅谈高校大学生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J]. 现代交际, 2019, 000(021):163-164.
5. 马妍, 门著铭, 徐曼,等. 生活方式绿色化进校园[J]. 世界环境, 2016(6).
6. 吴惠梅.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邓听,(1983-?)女,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刘思航,(1997-?)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
夏菲菲,(2001- ),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体系研究》(编号:BJSZ2019YB1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