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飞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四川省乐山市 614000)
摘要:脑卒中兼具高发病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因此,临床上除却对症治疗,还会借助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状况,提升其生存质量。本文分析了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性护理;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干预
引言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死亡、残疾的首位病因。在我国,脑卒中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且易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极大削弱了病人的自理能力。病人出院后于家中进行进一步的康复和治疗,其照顾行为主要由家属承担。但其功能康复的长期性导致主要照顾者存在对病人疾病的不确定感,且在康复训练、疾病管理、生活照顾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需求,由于缺乏信息、情感及技能的支持,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病人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对脑卒中病人及主要照顾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教育,探讨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和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45~67岁,平均(54.3±6.6)岁;实验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3~65岁,平均(53.2±6.3)岁。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意识清醒;(2)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听觉障碍者;(2)交流障碍者。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与性别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可以分组进行研究。
1.2方法
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科宣教、知识宣教、饮食、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等。⑵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①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康复治疗师、脑卒中病房护士、社区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掌握延续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结合患者的病情,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方案,社区医护人员负责出院后的随访。②护理初始阶段:出院时,脑卒中病房护士将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交接给社区护士,社区护士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创建档案,并结合康复训练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方案。③持续护理阶段(所有的随访工作均在整个团队的前提下进行):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及生活环境进行评估,询问患者遇到的困难,并给予专业指导;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早睡早起,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加强对自我护理能力的锻炼,将刷牙、洗脸、洗头等日常活动结合到康复训练中;创建微信沟通平台,定期发送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训练及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家庭随访1次,每次30~60min;第2个月,每2周家庭随访1次;第3~12个月,每月家庭随访1次。随访频率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指标为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1)生存质量:借助SS-QOL量表对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后1个月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1],此量表共26个项目,分值范围为0~100分,其中分数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好;(2)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判断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2],该量表总分100分,其中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数据可知,两组护理前的SS-QOL评分与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S-QOL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率一直持续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健康均带来很严重的影响,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虽然临床治疗及诊断技术有了良好发展,但患者治疗后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诊疗及护理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目前有国内学者,通过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者家庭进行视频回访及电话随访等措施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升,且降低了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效果较佳[3]。延续性护理模式由我国护理专家王少玲等提出,护理模式主要以奥马作为基本理论框架的护理程序[4]。结果表明,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证明延续性护理用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更利于促进肢体运动能力恢复。原因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4大特点相关,具体(1)全面性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完整制定护理方案。在对进行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的居家随访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康复效果及患者对延续性护理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护理方案,使得延续性护理方案能全方面适应并满足患者需求。(2)协调性护理,因脑卒中患者病情及身体功能状况不断变化,因此于社区医院工作协调非常重要。电子档案的建立,和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资料能够及时更新,能够获取到最新资料,方便建立互相合作的管理方式;(3)合作性护理,通过微信群的搭建能够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且家属能够全程参与康复训练,增加康复训练监督效果。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多以预防和控制为主。调查显示,高血压、年龄和不良生活方式等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此,如何控制患者血压以及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对改善脑卒中症状有重要价值。本次研究将延续性护理用于其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洁,高珠英,林焜芸,蔡雁飞,杨亮,申春云.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04):171-172.
[2]吴颖,何清芳.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遵医嘱行为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4):88-89.
[3]姚林英,叶积美.4C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6):4439-4442.
[4]叶頔,王亚东,胡军.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自我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康复,2018,33(06):496-498.
[5]张振桐,陈蕾,张桃桃.延续性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S2):227-228.
作者简介:余飞飞(1983.07-)女,汉族,四川乐山,讲师,本科,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内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