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承包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月1期   作者:王庆涛
[导读] EPC模式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相比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其优势也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王庆涛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市 200135
        摘要:EPC模式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相比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其优势也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建筑工程项目运用EPC模式有利于促进工程项目组织化,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有利于缩短建造工期及降低业主风险。总承包商通过对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管理,实现对集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获取更加丰厚的利润。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EPC模式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EPC;建筑工程;工程总承包
        引言
        EPC模式以其缩短建造工期、节省建造成本、降低业主风险以及促进工程建造组织化等优势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在深入研究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EPC模式的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EPC总承包模式及其特点
        EPC模式是总承包模式的一种。总承包模式除了EPC模式,还有EPCM和DB模式。EPC是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建设(Construction)三个词的英文字母的缩写。总承包单位包揽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后向业主交付符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传统的承包模式为“业主——工程师——承包商"三方模式,而EPC模式中则为两方主体,即业主和承包商,在该模式下两个利益主体的关系更加明晰而简单,而且突出了EPC承包商的责任主体地位。
        2.EPC模式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2.1有利分析
        2.1.1项目业主选择实力强、资信度好的大型承包商概率大,作为业主,选择一个资信度好、实力强的承包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这恰是EPC模式的核心优点。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型承包商或以挂靠为主的承包人的投标积极性,这对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的民用建筑市场而言,对资信度好、实力强的承包商及业主无疑是重要的优势。
        2.1.2促进了设计与采购、施工组织的集成与协调,
        EPC模式下,项目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由一个承包商实施,有利于设计与采购、施工环节的统筹协调、快速反馈;可充分发挥承包商的专业能力,促进设计优化,避免超标采购,利于施工组织;通过设计与采购、施工的紧密结合,可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的降本增效。
        2.1.3项目业主的建设管理工作量较小,EPC模式下,工程建设过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的业主协调工作量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造价控制主要由EPC承包商负责,项目业主的责任和工作量均大为减少。项目业主的工程管理力量配置也可大为缩小。
        2.1.4缩短工程建设时间,采用EPC模式,一般民用建筑工程可缩短工程建设时间4个月以上,主要是:设计施工一次招标,进度节点横道图中可缩短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施工招标时间约60天;基础部分可分部出图、分部施工,约节约时间30-60天;施工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减少协调环节,可缩短工期约30天。
        2.2弊端分析
        2.2.1国内承包商的履约意识和信用度不高,目前国内民用建筑建设市场尚未形成尊规守信的良好环境。承包商的履约意识普遍不强,在投标时更多的是顾及项目中标,有些要求在承诺时就没有考虑要去实现。合同签订后,往往不能按合同要求执行。项目业主如果严格按合同去惩处承包商,实则两败俱伤,且后续承包商可能亦然。
        2.2.2国内承包商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国内现有民用建筑设计、施工承包商在国内工程中的风险意识普遍不足,履约意识不强,亏损了总是想办法找业主增补。如果亏损超出其承受能力,合同依然难以履行,造成项目业主风险并没有真正转移出去。


        2.3设计、施工易形成利益共同体
        对策,重点是在工程招标文件、合同等环节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措施、约束条款制定的更加精细。特别是质量、造价控制方面更要引起重视,主要措施是:资金安全方面,工程预付款支付要求承包商提供履约保函;进度款支付汇入共管账户,确保工程资金安全。
        质量管控方面,招标文件中对工程中使用材料、设备列出清册,每一种材料、设备确定品质要求(指定该品质前提下的若干个品牌);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专业优势,加强现场材料、设备验收环节管控。
        工程结算与造价管理方面,尽量采用约定单价按实结算方式,避免总价包干引起“量”、“质”争议;材料、设备约定采购制度(含联合询价,按实结算;业主确认价格等);约定设计变更计价办法(非甲方要求的变更不列入工程结算计算范畴)。以上内容最好在项目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同时,业主在工程预算及工程实施过程可采取“二编二审制”(总承包单位编制、业主委托中介单位编制,两份预算进行互核;委托中介机构审核、业主单位审计部门审计),加强工程建设过程审核、审计,减少工程结算中争议数量。
        3.EPC承包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
        3.1.1加快完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对建设单位的项目发包管理,进一步明确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完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督。
        3.1.2建立通畅的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不畅是制约EPC工程实施的一大原因,应当建立相关机制予以规范。
        3.2提高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分工的渐趋专业化以及业主对风险的规避意识逐渐加强,EPC模式也已经成为了大多建筑项目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让该模式得以落地并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需要对整个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内部的资源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组织结构层面设立两级管理结构,在项目管理层和总部管理层之间建立明确的联动机制。(2)在管理流程层面,制定企业各个职能机构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3)在利益分配层面,根据资源配置和价值贡献相匹配原则设计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各方利益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3.3建立完善的EPC人才培养机制
        EPC工程由于其复杂的特质,必须要对其核心管理人员的资质提出一定要求。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明确培养人才的需求,明确相关的职业进入门槛。具体到建筑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项目经理,即应当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如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或者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需要有一定的项目经验,担任过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以及在项目管理中曾经取得过相关的成绩。其次是人才培养,需要政府、高等院校和建筑业企业共同发力,协作育人。实践与理论结合,全面提高建筑EPC工程总承包领域人才的综合素质。
        3.4强调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变革,面对科技所带来的冲击,需要一批具有技术实力和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头探索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并分享相关经验,明确龙头企业的引领地位,带动建筑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实现建筑行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结语:在当前EPC模式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应当加强对EPC模式的本质理解,企业必须转变“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重视设计在整个工程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EPC模式的资源集成优在当前EPC模式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应当加强对EPC模式的本质理解,企业必须转变“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重视设计在整个工程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EPC模式的资源集成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帆.EPC模式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
        【2】孙国忠.EPC总承包模式在装配式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