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有效对策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查汗
[导读]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家园共育问题开展研究,第一步先简要分析家园共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查汗
        新疆师范大学幼儿园
        摘要: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家园共育问题开展研究,第一步先简要分析家园共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引起家长及教师的关注,然后围绕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有效家园共育展开策略分析,望对广大幼儿园一线教师给予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阶段开展的家校合作新模式,是顺应当前教育形式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意思是指在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通过家长及幼儿园双方共同教育,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及幼儿园均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负起责任,以便更好地达成教育的目的。通过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不但能为幼儿园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还能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利用这种和谐的氛围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教育,使幼儿在接受启蒙教育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人生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对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全面性教育工程,这需要全社会、家庭、幼儿园共同努力构建的重要教育项目,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不断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家长及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家长及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应当加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能力较差,本身也不是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但是与幼儿接触最为亲密的人群,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感染着幼儿的身心,对幼儿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教师。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始终没有幼儿园开展得更为科学、更为具体,但是一直是幼儿接受教育的起始点,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对幼儿内心根深蒂固的性格特点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当前,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工作内容,这与对学龄期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不同,需要展现出其内在的独特性。由于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层面有所不同,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将幼儿园与幼儿家庭有机融合,共同发挥出对幼儿的教育能力,并不断与幼儿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取长补短,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一)家庭与幼儿园要树立正确意识
        在对幼儿群体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整体来看幼儿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偏多。幼儿园教师由于接受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训练,在充足的教学理论支持下可以对家园共育教学模式具有更为客观全面的理解。同时,在开展针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旁观者,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虽然如此,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受限于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对幼儿送去幼儿园的行为作为一种对幼儿的看管,将幼儿园当作“托儿所”。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应当积极为家长普及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即使另有一部分家长能够理解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直接影响,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开展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当及时为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手段,将有用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家长,使家长不断完善自身教育能力,为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教学模式奠定有力基础。
        例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进行主题讲座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在讲座的过程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幼儿作业上着手,为幼儿布置一些需要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使家长逐渐参与到教育幼儿的过程之中,为家长与幼儿建立和谐的沟通渠道。

除此以外,幼儿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布置一项为父母做家务的实践作业,并让幼儿记录下来,并在进行家长会的时候统一组织家长进行讲评。通过幼儿园开展的多种活动,可以使家长正确认识自身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为促进家园共育项目奠定基础。
(二)相互理解和信任
        在开展家园共育的教育工作中,若想切实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积极与家长寻求沟通合作,有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学生的具体性格爱好,行为习惯能够从家长的口中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只有家长与教师能够保持和谐的沟通关系,才能使幼儿的教育工作卓有成效,提高幼儿教学效率。
        例如,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可以为幼儿和家长举办一场话剧表演等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家长所从事的行业结合表演内容相匹配,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表演过程更为顺利,还能为家长提供与幼儿良好的沟通环境。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幼儿家长的不同职业特点,为幼儿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比如有的幼儿家长是一名消防员,教师便可以邀请家长来幼儿园为幼儿开展有关消防知识的讲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火安全能力,还能使家长在幼儿园开展活动的时候能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促进家园共育模式的发展。就当前幼儿园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矛盾基于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不信任,同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幼儿教师只要能负责好幼儿在园中的饮食起居安全状况就已经很满足了,没必要对幼儿进行繁琐的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最近不断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更使家长对于幼儿教师的信任程度直线下降。基于这种情况,家长应当首先意识到个体不代表群体,要尊重教师的日程工作,教师则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不断从家长口中了解幼儿的日程生活,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爱,逐渐增强双方的信任程度。
(三)开展多样化交流活动
        在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举办一些活动以增强家长及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基于当前形势来说,家长及幼儿园两方面对于沟通问题均存在较多的不足。教师与学生每日都在一起学习生活,是幼儿最为亲密的人群之一,但是有一部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较低,无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有一部分幼儿,受原生家庭影响,自身存在性格缺陷,使家园共育的构建过程产生一定的难度。而很多家长由于自身工作原因,疏于对幼儿的教育,与幼儿之间沟通较少,二者之间极易产生种种矛盾。基于上述问题,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家长进校园的活动,为三方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会,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例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家长会,为家长介绍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幼儿的饮食、住宿、学习条件等等,使家长对幼儿的日程学习生活足够了解,并促使家长更为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进行家长会的阶段,不仅需要教师为家长普及有关教育经验、幼儿日程生活,还应当鼓励家长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见,而教师则应当根据家长的反馈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方法,听取家长的意见及建议。只有这样,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对于现阶段幼儿启蒙教育而言,这已经不单单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责任,家庭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今家园共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手段,也是顺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家长共同合作,为幼儿创造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宋文聪.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2018,(45):20-21.
[2]庄海燕.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2):146.?
[3]蒋丽.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开展[J].中外交流,2018,(50):4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