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安化县东坪镇泥埠桥完小
摘要: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会接触很多之前从未学习过的一些学科,物理就是其中一门,它主要是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并带有科学性质的学科。新课改重点强调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能够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手段。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率以及物理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手段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下,学生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欠缺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学习效率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重视,教师们也开始秉承新理念展开教学活动。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较为抽象,但是由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学科,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和分析生活十分有益,因此受到了重视。在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师结合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对策,希望能够在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同时促进他们的物理素养以及物理学习效率同步提升。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形势下,生活化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都在想着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以此促进学生能够“知其然”以及“知其所以然”的同时学会“学以致用”,初中物理教师也不例外。物理知识与生活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同样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展开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效率,并促进他们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他类似的物理现象,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弹力”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一上课借助多媒体将体育赛场上的跳高和跳水视频呈现出来,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运动员怎样才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呢?”有的学生说:“要跳的高!”有的学生道:“要跳得美!”还有的学生道:“要熟悉杆子或者跳板!”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高涨,教师继续道:“为什么蹦极运动员会在最低点向上升呢?”有的学生说:“因为绳子在牵引着人!”有的学生道:“因为绳子有弹性。”教师随之引出“弹性”与“塑性”教学内容,并通过橡皮筋、弹簧、气球等图片使之回忆出更多的生活中的与弹性有关的物品,并对深度学习弹力相关知识点打基础。又如,学生在学习“温度”一节内容时,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早上出门有什么感受吗?”有的学生说自己穿薄了特别冷,有的人则表示十分热。教师继续提问:“如果一个人发烧了,进入医院后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学生道:“测量体温!”教师继续道:“温度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对温度有哪些认识呢?”有的学生道:“温度有冷热之分!”有的学生道:“温度可以测量!”还有人道:“温度的测量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判断穿衣厚度!”教师由此展开教学,并依次将温度、温度单位以及测量仪器等内容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分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同。如何才能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高效地获取知识也是教师们一直探究的重点。分析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各个知识点“揉碎”了再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在快速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高效掌握物理知识。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具有学科性质,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时都会感到枯燥,也不愿意自主展开学习与探究。所以,物理教师可以将分析教学法引入课堂,通过详细地分析物理概念或者现象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并由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密度”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上课前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认为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苹果哪个更重呢?”学生立即回答道:“两个一样重!”教师继续问道:“它们的体积一样吗?”学生回答道:“不一样!”教师继续道:“为什么呢?”有的学生猜测是因为两种物质不同。随后,教师由此引出“密度”概念,并带领学生一起通过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促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密度。当教师将“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书写在黑板上时,并重点分析了“质量”、“体积”,使之牢固掌握此公式,并且能够识记住一些常用物质的密度值。当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以及理解了密度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将一些练习题目布置下去,使之学会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同时学会分析题目,进而促进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分析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高。
三、引入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人们认知中,物理学科知识是由实验体现或者总结出来的,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物理实验的“身影” 。物理实验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当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实验内容时,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自主性很强,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应的物理知识,探究能力也随之增强。具备了探究能力的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探究欲望以及学习效率都会进一步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浮力”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在课上先将浮在水面上的船只、潜入水底的潜水艇以及升在空中的气球图片展示出来,提问道:“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体都能够浮起来呢?”有的学生表示有发动机的作用,有的学生将运动员自由自在游泳的例子列举出来进行反驳。教师随之引出“浮力”的概念,并演示了木块和石块分别投入水中以后的实验,请学生们自主说出两者的受力情况和方向并思考“石块受浮力作用吗”。学生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教师顺势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完成验证,并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的同时重新认识浮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探究能力也随之升高,获取物理知识的效率也进一步升高了。
四、多媒体教学,锻炼学生科学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超强的好奇心,并且喜欢创新。所以,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这些特点考虑在内,并结合此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有效途径。当初中物理教师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时,物理课堂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的参与度也会提升,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科学思维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效率也会随着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一上课先利用多媒体将录制的班级大合唱的视频呈现出来,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够从中听出谁的声音?”学生们纷纷指向同一个人,教师继续问道:“为什么?”有的学生说:“他的声音最大!”有的学生说:“他的声音最特别!”教师由此展开声音特性的教学活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快划梳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钢尺发声的视频,并使学生思考出现不同声音的原因,进而促使他们逐步了解到“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等知识点。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物理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在高效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科学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综上所述,新课改主要倡导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也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到了重要位置上。初中物理教师结合新理念将一些新方法引入课堂后,整个物理课堂焕然一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进一步升高,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也随之升高,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献阳.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9,000(002):173-173.
[2]段玉珠.有关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8):0288-0288.
[3]雷洁生.初中物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071-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