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杨前江
[导读] 在小学这一启蒙阶段,数学是学生需要掌握好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杨前江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五小学 555200
        摘要:在小学这一启蒙阶段,数学是学生需要掌握好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数学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为此,本文从“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促使教学趣味化展开”“运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创新课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注重联系生活,开展实践活动”“设计分层的作业,巩固学生的所学”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小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作业
        只有从小学这一启蒙阶段让学生对于数学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主动地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探索数学。但是,从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对于教学的精心设计,只是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优化,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难以提起兴趣,难以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性。为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从多方面出发来进行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促使教学趣味化展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基础,小学生由于年纪还小,自制力、思维力都还有所不足,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兴趣的支持。但是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要,只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方面,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不足,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比较被动。为此,为了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与需求等,将其与数学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运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促使教学得到趣味化的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让学生体会动手实践的乐趣。在课前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木棒,这些小木棒长短不一。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些材料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实际地摆一摆,看看究竟哪些木棒可以摆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而哪些不可以摆成,从而促使小学生去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参与其中。又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购物游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角色模拟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在游戏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要尤为重视数学教学的趣味化展开。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被各科教师广泛应用,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来引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技术主要通过视频、图像、声音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演示出来,让小学生观看、聆听,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中,可以把书本上平面静态的知识,变为立体动态的画面,大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趣味、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多媒体运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的时候,这一课题虽然是学生生活中听到过的,但是想要达到提起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便能让学生产生具体联想的教学效果,仅靠传统教学是无法做到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时提问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可以自己思考,降低数学知识的枯燥性、抽象性。又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活动。教师可以将一些图形的对称、平移的过程以一种动态化的画面展示出来,让一些想象力不足的小学生也能够直观地理解,探索不同图形的性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课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创新课堂,意味着教学模式不再一味守旧。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合作、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碰撞、发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有效互动,实现共同的进步。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的时候,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了,在这节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去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在学生得出了一定的结果之后,教师可再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在纸上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让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画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引导,促使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四、注重联系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数学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抽象与晦涩,而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依然有许多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纸面考试成绩,忽略了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事实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才可以更为积极地学习数学,只有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够有效地内化、巩固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从而认识人民币并掌握其运算规律;在学习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搭积木,或者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其他材料来进行制作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测量生活中一些地方的实际面积。如此一来,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实践练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能够对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五、设计分层的作业,巩固学生的所学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作业方面教师如果对于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标准,不但难以促使学生有效巩固数学所学,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分层的作业。
        例如,教师在作业方面可以设计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只要学生能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习题,就可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表扬。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去挑战更高难度的作业,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鼓励先进生也取得不断进步。由此,促使学生得以最近发展区内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合理利用多样的资源和手段来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开拓发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素养,为学生切实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慧.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广东蚕业,2017,51(12):71-72.
        [2]成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感悟[N]. 发展导报,2017-12-29(028).
        [3]张婷婷.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2017(23):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