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会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高级中学 114300
摘要: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课程之一,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核心素养的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形态,在注重对学生历史知识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从构建合理教学方案、引入问题驱动教学、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方面着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引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老师不只是需要把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做到对学生进行关于历史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本篇文章针对高中历史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立足于此阐述了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同时联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重视对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培育,使学生产生正面的时空观,指导学生对史料和实证的把握方式,逐步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激起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提升学生历史的核心素养。
1合理构建教学方案
高中历史教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学科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将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维度的层次去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生的背景和后期产生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将核心素养的思想融入到历史学习课程的每个环节,从前期的教学设计工作一直延伸到具体教学方法的输出,均能力求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着力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技能的深化情况。在具体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应该从思想开始转变,要有创新精神,贴合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构建高中历史的教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一列可视化的手段将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历史,感悟历史。
2引入问题驱动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的改革需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力求整体的教学思路是本着从历史核心素养方向出发,在改革完善教学设计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入实际问题相配合,辅助设计方案的具体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单纯的教学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问题的驱动模式,以交流互动的模式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路,深化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分析历史事件,认知历史的价值观与根源影响。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此事件进行多方史料的填充从而丰富课程的骨架,同时引出林则徐禁烟的事件,让学生在获知更多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全面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为了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巧设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性问题,比如“思考导致中国鸦片战争惨败的客观原因到底有哪些?你认为导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各个资产阶层的人民已经开始积极反抗侵略者,但是中国几乎每战必败,你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等等。教师通过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并从前后事件的对比、价值观考量以及当时的政权问题综合考虑来寻找答案,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3完善分层体系,培养核心素养及能力
教师在开展历史分层教学时应该从备课开始设计分层,在基础知识与重难点知识设计方面都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进行分层,如分层创设问题情境、分层布置研究任务等等;在课后练习中更要设计分层,使基础好的学生得到发展,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巩固知识。教师从备课到整个课程结束都要做好分层工作。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以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可以设计层次教学方案。例如,本课的重点是《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这部分教学时可采取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等政治制度的理解。教师在设计这部分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阶段,教师创设了层次性的问题情境。面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面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从今天英国的政治生活出发解读君主立宪制与责任内阁制。在课后练习中,教师也设计了分层练习。
4整个课堂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缺失
首先,要相信学生,给足学生体验、探究的时间,这恰恰是学生们知识与能力内化生成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第一主人公,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的机会。西方近代教育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说过,“智慧的开端就是在于真正知觉事物本身”,这句话依然适用于今天。历史学科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1]。正是在一次次的讨论、探究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知识与能力才能不断获得提升。其次,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手不管,无所事事。教师除了课前精心备课,在课堂上更是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教师首先是通过巧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亲临”现场,探究学习。在学生分组讨论时,还要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境、误区,参与其中,给予必要帮助。另外,还要针对不自觉的学生加强督导。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是主导着整个课堂。
5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
历史核心素养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观点理解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从课堂课本知识中无法帮助学生完全达到,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添加关于历史事件和重点话题探究的拓展活动。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巅峰期,教师通过这些围绕自身历史文化核心话题的理论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找需要分析的史料,深刻地体会自己的历史文化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历史文化核心素养的真正价值和魅力,吸收历史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养料,从而促进自身的历史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
结语
总之,历史本身是生动的、鲜活的、多彩的,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积极、有趣的。忽视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靠背诵默写等机械训练方式的教与学,师生都会倍感辛苦,面对考试也会疲惫不堪。而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巧设情景,让学生“亲临”现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内化的体验生成知识与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如此,我们的教学工作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纪敏.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89.
[2]刘炜.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41-142.
[3]陈飞.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48.
[4]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