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模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范伟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要求。
        范伟增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梓里学校51426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将多元化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轻松、愉悦、高效地学习是教师关注的话题。而微课作为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产物在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无限便利。将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极大转变传统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促进高效化教学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品格的塑造。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和切入点,针对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微课作为时代进步以及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产物,在打破固有教学方法以及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具体来说,微课是依托互联网资源制作设计完成的微型授课视频,本身有着情境具象、主题鲜明突出且针对性较强等特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流程和环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运用微课开展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此来引领学生更为轻松、高效地学习该学科的相关知识,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利用微课构建适宜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微课本身具有的声、像、色俱佳的优势能够更好地用来优化课堂情境,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传统以围绕教材进行单一知识讲解的授课模式难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因而利用微课构建和优化课堂情境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为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巧妙利用微课的优势给学生打造一种生动、直观的课堂学习场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因此得到优化,课堂教学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地异彩纷呈。
        例如,在进行“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微课营造情境,在课堂伊始环节给学生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引导下投身于课堂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与我们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饮食或是服饰有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经验谈谈自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人们是如何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等等,在良好的课堂情境中引入所学知识,实现学生兴趣点与知识的链接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便使学生的学习课堂情境得到了优化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以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二、利用微课解决疑难知识,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且涵盖知识内容较为广泛的学科,其中包含有不少抽象、难懂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盲点的产生。为了转变这一局面,增强学生对疑难知识点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应巧妙利用微课的优势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达到精简教学、化难为易的教学目标,从而对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以“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内涵,即社会主义的民主是维护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讲解相关知识内容的微课,在课堂上结合微课对这一知识点展开讲解。在微课中,将中华民主追求民主的过程,我国新型民主的具体表现等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和事件,让学生对社会注意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化解这一难点知识。如此,便将微课辅助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使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得到有效突破和解决,达到了化繁为简的课堂教学目标,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微课展示新闻内容,扩展学生认知视野
        道德与法治作为讲解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关系的重要学科,与时事政治、新闻热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新闻时事和案例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阐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新闻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学习和观看,从而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对有关社会现象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刻认知,达到拓展学生认知视野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例如,以“正视发展挑战”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并体会人口、资源以及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课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相关的新闻资料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微课,并以资源共享的形式传递到班级的交流平台中,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或是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观看。微课中包含有与我国现如今人口发展、资源和环境现状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热点新闻“第七次人口普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口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当前资源和环境发展现状问题的新闻内容,让学生对相关的新闻热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如此,便为学生生动地展现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认知视野也得到了拓展,这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四、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延伸,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道德与法治作为对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范围和内容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当延伸到课后拓展环节,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思想道德以及德育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感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而微课本身具有的不限时空、随时播放以及传播便利的特征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巧妙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性的学习,将一些与德育有关的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利用课下空闲时间随时观看和学习,使学生对学科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和道德知识有深刻的认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以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例如,以“延续文化血脉”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并感受其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对上述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以及良好品格的形成,教师可以在课下给学生制作以“弘扬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微课,将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等美德和优秀思想价值观念生动地展现出来,并展示与之相关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画面的形式感受这些德育思想带给人的强烈震撼,在反复观看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如此,便将微课拓展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充分展现了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微课作为现代化新型的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在弥补传统教学不足以及促进课堂教学变革和创新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优势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在秉承与时俱进思想理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将微课运用到自身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微课这种灵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充分展现出来,并为最终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丽丹.浅探微课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院教育,2016
        [2]陈贞.微课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
        [3]瞿春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微课的有效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