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效教师指导之于小学写作教学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黄河湄
[导读]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写作的最佳黄金时期,在这个特定的阶段
        黄河湄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第四中心小学 350007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写作的最佳黄金时期,在这个特定的阶段,“习作教学”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教”儿童“学”写作。儿童写作中,有效的教师指导能够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丰富儿童的写作心灵,构建属于儿童的言语家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应立足于学生写作本位,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当前在写作教学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师指导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和误区,要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有效写作指导能力以适应教学中迎来的新挑战。
        关键词:有效指导;写作教学;写作兴趣;学生写作本位;创新
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这些目标的层层落实需要通过教师进行循序渐进地规划和指导。写作作为一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写作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立竿见影,要靠长期历练习得,其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不断的进行引导、历练、强化,赞美。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师指导在写作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当积极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与渠道,并且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时刻以“学生写作本位”为出发点,提高写作教学成效。
一、有效教师指导对写作教学的意义
(一)立足生情,激发兴趣
害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普遍心理障碍,作文对于许多刚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概念,无法弄清究竟要写些什么以及怎么写。很多时候,小学生对写作的初步认识是从高年级学生那里听来的,就是写作文是学语文最大的痛苦、作文太难写了!这样他们还没有写作文,作文就以神秘的姿态高高地出现在他们面前,让学生心生恐惧,拒而远之,没有写作的兴趣,又何谈喜欢写作呢?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首先要解决学生在写作意识上的障碍,进而才能解决行动上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有很强好奇心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抓住他们对新鲜事物兴趣特别大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多种方法。写作教学不仅是一个引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实践问题,还是一个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立场出发的角度问题。因此,在写作教学课堂上,教师还应该立足生情,指导学生将属于童年的丰富写作资源从寻常生活中再次挖掘出。“适合学生的写作教学就是要为他们构建三种生活:童话生活,引领儿童的言语自由飞翔;游戏生活,引领儿童的精神自由伸展;活动生活,解放儿童的四肢,解放儿童的感官,充分接触自然与社会。”【1】 可见,有效的教师指导可以让儿童回归到他们日常生活的情境中,从儿童的言语出发,让孩子们在教师指导下的写作课堂上体验到写作快乐、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写作教学中的“教”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二)明确方向,消除障碍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优秀的士兵”,每个学生都希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老师赞同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是对他们向上最大的鞭策。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就像船航行时的指明灯,有了指明灯,前行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写作方向,只有方向明确了,才能朝着更远的目标一点一点靠近,不至于迷失在茫茫写作海洋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的写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需要老师从审题、立意、构思、布局、润色等方面去指导。例如,好的题目能够夺人眼球,抓住读者阅读的欲望;新颖的立意,能让学生在写作时另辟蹊径,摆脱千篇一律;精彩的润色可以让文章增色不少!作文是学生自己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化过程,它倾注了学生的心血,表达了学生的情感,然而学生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无法进行自我消除,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教师在批改和讲评时可以做到公正、客观,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短得失,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写作道路上走得更宽、更广、更远。
二、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指导误区
(一)理论上忽略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关联
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种人生最基本的能力,而作文正是这四种能力的综合表现。部分教师在对学生写作指导上,忽略把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联系起来,孤立地进行某一项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常见于课堂。单单靠着每周一二节的作文课,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始终是一张空头支票,无法兑现。到了作文的时间,让儿童来写作文,才想起要培养作文能力,那是临渴掘井之事。儿童作文能力的培养,至少是要建筑在阅读和口语交际基础上面的。写作需要心灵感情的培养,大部分是要靠着读书的力量,脱离阅读,就没有收获,更无从发表言论。好比百货商店一样,没有进货,如何向顾客发货?作文是抒发思想感情的,阅读是吸收思想感情的,写作之前要充分的阅读,不做“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另外口语表达也是写作的基础,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倘若能一致无二,诚然是极好的。大凡善写文章之人,未必善于说话,但是善于说话之人,写起文章自是通顺流畅,能够用说话表情达意,文字表达更是不在话下。否则“上作文课好似他们吃苦的时候,这是由于他们的思想没有方法能够有条理地发表出来,成了哑巴吃黄连,说不出的苦”。【2】
(二)重视套路技巧,漠视真情感悟
由于作文在语文学科考试中所占分值越来越大,教师已然注意到作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有限时间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教授给学生写作套路技巧,即作文应该怎样写开头,中间怎样写,结尾如何收笔等。当然写作需要技巧,这是不容置疑的,可这些美其名曰的写作方法,实际上是固定了写作套路,禁锢住学生言语活动的手脚。

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于套用教师教的套路,写作文不是想着要怎样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是想着怎样把故事编写好,而是想着怎样按照老师给的提纲、技巧模板来完成写作,这样的技巧“指导”直接导致了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写出流水线上千文一面的作文,实乃憾事。可现状却是,大多数教师对这样的“指导”,虽食之无味,仍觉弃之可惜,教导起来不厌其烦,面面俱到。
三、提高对有效教师指导的认识
(一)指导不应“越俎代庖”,应还给学生主动权
教师指导下的写作课堂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应将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的主动性。教师需要在指导上为学生创设主动写作的氛围和时空,教会学生观察日常生活,放飞想象思维,使学生写作时能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体验,让他们觉得写作就是从自我出发,自己心中要说的话语通过笔尖自然的流露,自己才是作文真正的主人,写作就是要让自己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教师的有效指导应是帮助他们产生作文时的迫切体验和作文后的满足与喜悦,从而激发他们下次写作的主动性,使其在作文中勇敢主动地表现自己的一切情绪。
在当前写作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存在出于“好心”,想尽快教会学生学会用成人的话语表达成人世界的生活和故事。这样在写作中,儿童的思维、话语、情感没有得到应有的精心呵护,而是被过早的矫正和颠覆,另外过早接触成人的规范用语与其原本富有诗意和想象的儿童语言之间也将产生冲突和矛盾,使儿童在写作上出现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指导实则是成人对儿童言语的掠夺,不沾染一点儿儿童色彩的言语家园使儿童“无家可归”,实为无效教学指导。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淡化应试教育下的功利思想,去掉应试作文的束缚,让一线教学指导回归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培养好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养成“吐真言,写实事,做自己”的写作意识。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应能够拥有自己的个性化写作,借助写作平台充分展示个体的独立性,最大发挥其自由的创作天性。
(二)创新指导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当前写作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教师“指导”下的伪装的完美,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被遮掩的十分完好,因此教师也无法做到最真实的切中学生当下发展的指导和训练。部分教师存在着对学生作前的过分写作技巧指导,禁锢他们作为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人”的言语活动。笔者认为教师作前指导可以大大地淡化,教师的干预越少,学生写作会更自由,当今教师应创新指导方式,更加重视对学生作后,即讲评课上的指导。讲评课上,学生已经将自己的问题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教师面前,教师做的只是评讲学生的作文好在哪里以及要根据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这样对待具体的作文病症,才能更准确的用药,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加有效。“一个不能用学生能听懂的、感兴趣的语言来讲评学生作文的教师,也教不好作文”【3】,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作后讲评指导,以下几点是颇为重要的关键。
1.学会欣赏
每一篇作文在学生看来,都是他们认真努力诞下的结晶,希望得到教师的夸奖。讲评指导前,教师,要认真阅读每一篇习作,发掘每一个学生作文中的闪亮处,即使是那些经常被评为低分的作文,教师也能从中找出闪光点加以放大,让每一位学生的文字都有机会被全班欣赏,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对写作的热情,才能实现乐于表达。。
2.纠正错误
作文指导中,光是赏识远不够,还需要治疗“病症”,这些病症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就地取材于班上学生的习作,这样参与治疗的“病人”和其他学生也能更好地记清,避免下次犯同样的毛病,久病成医。面对新出现的病例,除了将症状讲清楚,还可以给“病症”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小尾巴”病、“长嘴舌”病、“口头禅”病等,在纠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语言应该是轻松幽默的,不应让学生感到被指责批评,让学生能够在欢声笑语中记牢自己的可笑之处,在有趣愉悦的氛围里治愈“疾病”。
3.引导训练
        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即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在讲评指导中,教师不仅能让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曲折性,更要引领学生关注人物的情感世界,这样在写作中就能够避免说假大空的套路话,多一些真实的创造性表达。同时教师指导下的讲评课,应该做到一课一得一训练,这样的一课一得,针对“病症点”训练,循环往复,经年累月,跬步也能到达千里!
综上所得,有效的教师指导之于高效写作教学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写作教学中的“指导”是一种智慧,“指导”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从未知达到已知,也是激发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力,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充实儿童的言语智慧。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要追求有效性,不要过度“指导”,好心办坏事,甚至成为儿童言语活力的束缚。有效的教师指导是要以学生写作本位为出发点,建构面向儿童的写作课程,在阅读、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淡化知识技巧的训练,着重真实情感的表达。作为教者,只有摆脱思想误区,走出行动彷徨,才能在习作教学的指导中有所不为,有所作为,高效作为。
参考文献:
【1】吴勇.吴勇话“知识”—小学精准性写作教学探索[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李白坚.民国先生谈作文教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