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尤成群
[导读]
        尤成群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725400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作文能力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教会学生必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促进学生对习作进行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从多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去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  语文素养   作文能力   学习兴趣  
                  写作方法   阅读积累   互评自改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相对来说,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很快,而作文水平的进展却很缓慢。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老师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在作文教学中投入的精力不够,或者是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二是很多学生缺少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作文无话可写,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可是从小学到高中,习作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步入社会后,仍然需要去完成一些文字性的工作。所以说,作文教学既要迎难而上,还要常抓不懈,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习作话题也紧密联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通过看视频、做游戏、模拟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然后再通过回味、描述、重现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先用语言呈现出来,再用文字记录下来,用我手写我心,这样就形成了初步的习作。
        为了调动学生的热情,根据写作主题的需要,有时我会把作文教学分成四个环节:首先是开展专题活动,比如“一起春游吧”、“我是小厨师”、“班级大力士”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其次是上好口语交际课,让学生汇报自己参与活动的详细过程,指导学生相互补充和评价,尽量说得清楚而有趣;再次是落笔成文,笔下生花,让学生根据活动体验,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后是鼓励学生既要当好负责任的作者,也要当好最忠实的读者,好文不厌百回改,让学生养成检查和修改的习惯。
        对于学生的习作,老师要为其创设丰富多样的展示平台,根据批阅的情况,把作文分成三个层次,最好的作文推荐给报刊杂志社,让学生感受到发表作品的成就感,并在班上进行示范性交流。比较好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文化栏中,同时也发到班级微信群里进行分享。勉强合格的作文,也要肯定其作文中的优点,并且提出一些鼓励性的建议。这样以来,每个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每个学生都期待着下一次亮相的机会。
        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写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篇文章,关键还在于能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在自己的作文中。由此可见,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把握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材料,从而掌握语言的规律,为专门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堂上,以“写”来促进“读”,使外在的语言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小学阶段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寓言童话和古诗四大类。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比如记叙文,就要让学生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去写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人物的精神品质是什么。通过例文的阅读、思考和比较,学生自己在写记叙文时,才会活学活用,信手拈来,自然就能写得具体而生动。其它的几种文体,虽然特点不同,但是教学思路是相同的。


        仿写,无疑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基本的方法。人教版三年级教材选择了叶圣陶先生的经典散文《荷花》,我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想象,甚至是表演,感受不同状态的荷花不同的美丽。然后重点赏析排比的语言特点,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让学生仿写其它的事物,如桃花、燕子、秋叶等等。学生因为有了对句子的深入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再加以想象和联想,就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段落,完全超过了我的课堂预设,较好地实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在后面的写景类作文中,很多学生都用到了这样的句式,真正发挥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功能。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写作方法,然后进行仿写,补充,甚至是改写,可以实现阅读和写作双赢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课外积累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欧阳修的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苏轼的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的名句。综合这些名家言论,可以看出修身立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博览群书。小学生正是文化积淀的起始阶段,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面,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高读写能力,促进各科知识的学习。可见,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终身发展,学生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
        写作,从爱上阅读开始。根据不同学段,为学生推荐具有儿童性、经典性、教育性的读物,比如第一学段,让学生读《逃家小兔》绘本、《中华歌谣一百首》、《安徒生童话》等;第二学段,让学生读《草房子》、《十万个为什么》、《狼王梦》等;第三学段,让学生读《水浒传》、《爱的教育》、《城南旧事》等。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学生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方法,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学会摘记和写读书体会,培养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长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了好词佳句,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了解了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
        好读书,读好书,强调的是读书的兴趣和要求。当学生爱上阅读之后,还要让阅读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这就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要得到家长的重视,还有学校的配合。为此,我定期召开家长会,讲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对关心支持孩子阅读的家长进行表彰奖励。班级或者学校经常开展好书分享会、讲名人故事、表演课本剧、演讲和朗诵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自信心,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也为写作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学生互评自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学生通过阅读与修改习作,不仅仅能够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与总结。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唐代大诗人贾岛在写《题李凝幽居》时,也曾反复推敲,最后留下了千古佳话。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红楼梦》问世之前,曹雪芹也曾批阅数十年,前后共增删了五次。现代作家巴金也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几乎所有的诗人和作家,都有反复阅读并修改自己的作品的习惯。
        仅仅让学生明白修改习作的重要性还不够,还必须要教会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学生的习作也一样,需要反复阅读去发现问题,还需要结合习作的具体要求对照检查,然后使用相应的修改符号,对习作中的字词句进行改错,或者是补充一些细节,或者是删除一些内容。具体操作的步骤为:首先是老师集中进行讲评,强调一些共性的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就行示范性评改;其次是让学生欣赏优秀范文,对优秀范文中的亮点进行赏析,从而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差距;再次是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修改,改好后请同学在文后写出优点和建议;最后是根据同学所写的评语,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并誊抄在作文本上。
        以上关于作文教学的浅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都是可以达成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学习、实践和熏陶的过程,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把阅读与表达联系起来,把借鉴与创作联系起来,爱上语文,爱上写作。若能如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是多大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语文报.教师版《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2、百度文库《浅谈课外阅读与写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